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緜(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緜(詩經)

【原文】

緜緜瓜瓞(1),
民之初生②。
自土沮漆③,
古公亶父④
陶復陶穴(5),
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
來朝走馬。
率西水滸(6),
至於岐下。
愛及姜女(7),
聿來胥宇(8)。
周原膴膴(9),
堇茶如飴(10)。
愛始愛謀(11),
愛契我龜(12)。
曰止曰時(13),
築室於茲。
乃慰乃止,
乃左乃右。
乃疆乃理,
乃宣乃畝(14)。
自西徂東,
周愛執事。

乃召司空(15),
乃召司徒(16)。
俾立室家,
其繩則直。
縮版以載(17),
作廟翼翼(18)。
捄之陾陾(19),
度之薨薨(20)。
築之登登,
削屢馮馮(21)。
百堵皆興(22),
鼛鼓弗勝(23)。
乃立皋門(24),
皋門有伉(25)。
乃立應門(26),
應門將將(27)。
乃立冢土(28),
戎丑攸行(29)。
肆不殄慍(30),
亦不隕厥問(31)。
柞掝拔矣,
行道兌矣(32)。
混夷駾矣(33),
維其喙矣(34)。
虞芮質厥成(35),
文王厥蹶生(36)。
予曰有疏附(37),
予曰有先後(38)。
予曰有奔奏(39),
予曰有禦侮(40)。

【注釋】

① 緜緜:連續不絕的樣了。瓞(die):小瓜。

②民:指周朝的民眾。

(3)土:指杜水。沮、漆都是水名。

(4)古公:亶父的號。亶父:周 太王的名。

(5)陶:挖掘。復:地室。

(6)水滸:水邊。

(7)及:帶着, 一起。

(8)胥: 視察,察看、守:居住。

(9)周原:地名。膴膴 (wu):士地肥美的樣子。

(10) 堇(jin)、茶:兩種野菜的名字。飴:飴糖。

(11)始:謀劃。

(12)契:用火燒龜殼以占卜。

(13)止、時:居住。

(14) 宣:開溝挖渠、畝:耕田種地。

(15)司空:古代掌管土地的官。

(16)司徒: 古代掌管役工的官。

(17)縮版:用繩子捆束築牆的木板。

(18)翼翼 房子高大嚴正的樣子。

(19)捄:把泥土裝在器物中。陾陾(reng):人多 的樣子。

(20)度:把泥土填進夾板中。薨薨(hong):人多嘈雜的聲音。

(21)削屢:指修整牆頭。馮馮(ping)牆頭堅硬的聲音。

(22)興:起。

(23)鼛(gao):長一丈二尺的大鼓

(24)皋門:國君的城門。

(25)伉: 高的樣子

(26)應門:王宮裡的正門。

(27)將將:房屋高大嚴正的樣子。

(28)冢土:大的土地廟。

(29)戎丑:眾人。

(30) 肆:遂。殄(tian):斷 絕。慍(yun):怨憤。

(31)隕:落下,廢除。

(32)兌:通達,通暢。

(33)混夷:西方的國名。蛻(tui):因驚恐逃走。

(34)喙(hui):困窘。

(35)虞、芮:周初兩個國名。質:問,這裡指爭執。成:平息、平和。

(36)蹶(gui):動。生:性,天性。

(37)疏附:意思是下臣親近上臣。

(38)先後:指引導。

(39)奔奏:奔走。

(40)禦侮:抵抗外敵欺侮

【譯文】

延綿不絕大小瓜,

就像周初的民眾。

從杜到沮和漆水,

古公亶父始創業。

掘地挖穴築居處,

那時兒房也無屋。

古公亶父創業初,

騎馬率領周民逃。

沿着西方水邊走,

一直來到歧山下。

帶着妃子姜氏女,

察看選擇定居處。

周土山肥地又美,

堇茶苦菜甜如糖。

於是謀劃又商量,

又灼龜殼占封象。

封說周原可定居,

從此築主安下家。

安下心來住下來,

劃分左右和東西。

又分田界治土地,

開溝挖渠種田地。

從西一直到東邊,

周民忙碌建家園。

召來司空管土地,

召來司徒管役工。

命令周民築家室,

拉繩築牆直又直。

捆好夾板把牆築,

建成宗廟好威嚴。

眾人忙着裝泥十,

一起填入夾板中。

築牆搗土登登響.

削平牆頭聲呼呼。

百堵高牆築起來,

大鼓不敵築牆聲。

於是修建外城門,

城門高高入雲天。

於是修建宮正門,

正門高大又嚴整。

於是修建上地廟,

周民遇事把神祭。

雖未斷絕對敵恨,

不廢對鄰國聘間。

拔除柞樹和掝樹,

道路暢通無攔阻。

混夷驚恐逃跑走,

早已疲憊又困頓。

虞芮們相爭平息,

文王感動其內心。

我有聚眾好賢臣,

我有引導好賢臣。

我有奔走好賢臣,

我有禦敵好賢臣。

【讀解】

這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之一周部族的史詩,記述周部族祖先古公亶父 遷居岐山、開創基業、發展壯大的經過。

從《緜》中,我們首先讀出的是對生生不息、延綿不衰的生命力的讚頌。 「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原始初民對生殖力的崇尚,對生命力的推重,應當是最質樸、最自然、最本真的 衝動。在自然力、生存危機的威脅面前,活下去,並且要不斷繁衍,當屬首要問題。誰能活下去,並保持種族的強盛,誰就是英雄好漢,生命力和生殖力的強盛,就從這當中體現了出來對原始初民來說,這個問題的嚴峻性質,容不得有半點溫情脈脈得浪漫幻想,容不得有半點依賴外在力量幫助的幼稚想法。

由對生命力和生殖力的推重,很自然地會產生出對血緣關係的着重。換句話說,對血緣關係的着重學,是重視生命力和生殖力的結果。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區分人和人之間的親疏遠近、高低貴賤、名譽地位、財產收入分配、應盡的職責和義務、享有的權利等等,於是便有了道德倫理法則、政治制度、社會制度等等。由原始部族不,進一步擴大到不同部族之間的融合,通過不同的觀念、習俗、制度和文化的碰撞交融,便有了更為複雜的社會群體結構。這一切,都是以對生命力和生殖力的崇尚作為基礎的 。

中華民族得以延續五千年至今,生命力依然不減,大概同上述觀念密切相關,因為這些觀念直接同生命活動的實質性問題相連。

我們從《緜》中還讀出了先民們創業的艱辛。實際上,這也是活下去並要不斷保持種族強盛這一信念的具體行動,即通過自己不斷地奮爭、努力、堅持,使信念得以實現。看起來這似乎很簡單,很容易做 到,但是,其中的艱辛局外人使難以想象的。要躲避敵人的襲擊,要尋找到適合生存的地域,要用自己的雙手一版一版地築牆,一間一間地建房,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地問題,都得一步一步腳印得去解決。

文字記載的歷史,總難再現歷史本身的豐富性和生動性。行為的細節,習俗的特色,語言的韻味,地理風物,內層感受等等, 都是有限的語言難以表達的。幾千年之後我們再來閱讀,幾乎不可能還原其基本面目 。我們是在現有文化和心理積澱的基礎之上來解讀抽象的文字符號,用我們的生活體驗去填補文字符號留下的巨大空間。這樣的歷「歷史」,無疑打上了強烈的、我們自己的主觀色彩。這種情形,不僅是無可如何的,而且也是必然的。同樣的歷史,不同時代的人會讀出不同的、屬於「自己的」內容來。[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