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內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緬甸內戰是指在1948年從英國獨立後,緬甸國內發生的一系列持續武裝反抗活動。緬甸內戰被視作當今世界持續時間最長的內戰。
歷程
內戰通常分為三個時期:獨立後議會統治時期[1] (1948年–1962年)、 冷戰時代(1962年–1988年),自1962年奈溫將軍政變上台後的緬甸式社會主義時期、後冷戰時代的軍政府(1988年–2011年)與現今的2015年新當選政府時期。
獨立後時期 (1948年–1962年)
克倫衝突 獨立於英國之後,緬甸最大的兩個反政府組織為緬甸共產黨(CPB)與克倫民族聯盟(KNU)。兩者在獨立前曾與英國殖民政府作過鬥爭;然而,在日本占領緬甸的最後時日,這兩個組織幫助英國軍隊與日軍作戰。
在獨立後時期,克倫民族聯盟尋求建立一個由克倫族治理的獨立國家。這個擬議的國家包括了現今下緬甸 (外緬甸)的克倫邦與克耶邦領土。現時克倫民族聯盟已經將注意力從完全獨立轉為區域自治,以期在聯邦制度下,能夠在政府中擁有克倫族的代表權。
政變後時期 (1962年–1988年)
在連續三屆議會政府後,奈溫領導的緬甸國防軍發動了政變,取締議會政府,實行軍事獨裁。軍政府隨後被指控存在嚴重的侵犯人權行為,內閣、政府、議會和少數民族政治領導人未經審判被逮捕拘留。在此期間,其他的少數民族組織開始形成諸如克欽獨立軍的更大的民族軍事組織,以回應奈溫政府對聯邦制度的否定。
1967年, 伴隨着中國文化大革命拉開序幕,緬甸當地緬族與華人發生激烈衝突,導致1967年仰光等城市發生反華騷亂。許多華人在暴動中身亡,作為回應,中國據稱於1968年開始向緬甸共產黨提供後勤援助。
奈溫主導的與反政府武裝的兩次和平對話(第一次於政變後,第二次於1972年)均已失敗告終,部分原因是奈溫拒絕接受多黨制。談判破裂後,政府軍與少數民族武裝重返戰場,緬甸媒體以「他們回來了」(သူတို့ပြန်ကြလေပြီ)為頭條廣泛報道。政府大肆沒收私有財產,並於1974年成立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以一黨制統治國家。在奈溫將軍26年的獨裁政體下,緬甸變成孤立的隱士王國,成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1988年爆發8888民主運動,全國範圍的學生抗議活動致使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被軍政府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所取代。
8888民主運動
1988年8月8日,學生們聚集在仰光街頭抗議奈溫的統治以及災難性的緬甸式社會主義制度。抗議活動席捲全國,抗議於1988年9月18日結束,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SLORC)取代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執政。
緬甸軍政府聲稱約有350人遇害,而反政府組織宣稱有數千人在抗議活動中死亡,很大一部分人的死亡歸因於軍方的行動。 這次事件後,軍政府同意與某些反政府組織簽署單獨的和平條約。由於8888民主運動主要出於政治動機,少數民族組織沒能從政治運動中的獲得較多支持。20世紀90年代,緬甸國防軍大力削弱了反政府組織,摧毀了大部分的基地和據點。
後冷戰時期 (1988至今)
2006年,緬甸國防軍對克倫邦的克倫民族聯盟(KNU)進行了大規模的攻勢,造成數十萬平民流離失所。據估計,由於戰事,政府強迫村莊移址,大約有五十萬人被遷移。
2011年,緬甸國防軍對撣邦的少數民族組織發動了一場名為「毅力行動」的軍事進攻。在進攻期間,政府軍從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NDAA)與北撣邦軍(SSA-N)管區奪取了領地,SSA-N參與了大部分的戰鬥。這次攻勢是為回應少數民族組織拒絕軍政府的「一國一軍」政策。
2014年11月19日,據政府統計,政府軍襲擊了拉咱附近的克欽獨立軍總部,造成至少22人死亡。
2015年2月至5月,政府軍在撣邦北部的果敢開展了多次軍事行動,以回應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重新奪回2009年失地的企圖。 2016年10月9日,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襲擊緬甸——孟加拉國邊界的邊防人員,造成9名邊防軍人喪生。
背景
在自英國獨立之前,緬甸國內的數個反殖民團體在全國範圍內抗議英國的殖民統治。二戰期間,當大日本帝國承諾給予緬甸獨立國家的地位(受日本控制的傀儡政權),並任命巴莫為國家元首後,這些團體更加顯現其影響力。在此期間,諸如緬甸共產黨在內的左派團體與諸如克倫民族聯盟在內的少數民族武裝組織被組建起來以反抗英國與日本的殖民統治。1947年,昂山與少數民族領導人達成《彬龍協議》企圖平息敵對行動;然而,在昂山遇刺之後,獨立後的政府並沒有遵守協議,導致民族之間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
1948年1月4日,緬甸從英國獲得獨立。國內的共產黨人和少數民族對緬甸政府頗為不滿,認為被不公平的排除在國家事務以外。
20世紀60年代初,緬甸政府拒絕接受聯邦制,並譴責在和平談判中提出該採用該制度的緬共等組織。八十年代初,出於政治動機的武裝衝突基本消失,而基於民族性質的衝突繼續進行着。
數個組織與歷屆政府簽訂了停火協議,但在始於2011年止於2015年的緬甸民主改革後,這些協議很大程度上已經作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