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紹興市京劇票友協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紹興市京劇票友協會,成立於2007年11月7日,位於市孑民電影院內,組織京劇交流,提高藝術水平、弘揚京劇文化[1]

相關資訊

[浙江] 紹興京劇票友協會 弘揚京劇藝術

京劇名家王珮瑜說過,從京劇觀眾到戲迷、到票友不是一個級別的事,這個道路非常漫長。

在越劇、紹劇的發源地,活躍着一批京劇票友,他們沉醉國粹,愛看、愛聽、愛唱。他們做的是承前啟後,弘揚京劇藝術這些事兒。

四位「點火者」

一天,有「江南第一老太太」之美譽的紹興市機關黨工委幹部韓志寧,接到一個電話,「紹興有沒有京劇票房組織?」

打電話的人名叫蔣煒祥,剛從部隊轉業到紹興市檢察院工作,熱愛京劇,苦於找不到同道,想到了找韓志寧。

韓志寧把這一問題拋向了時任浙江紹劇團書記的施律民。

「沒有。」施律民答。

「我們能否考慮建立一個京劇票房,讓票友們有一個戲窩子。」韓志寧說。

施律民,這位13歲即考入紹興市藝術學校學唱戲的老戲骨,儘管受過嚴格的紹劇科班訓練,但是他對京劇樣板情有獨鍾,他清晰地記得,1970年,他14歲,愛上了聽樣板戲《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從此寄情於京劇。

但是,要搭建一個京劇票房談何容易,需要具備幾個條件:一是京劇愛好者;二是演唱場所;三是樂隊。

這三位京劇愛好者,除了滿腔熱情,一無所有

他們最急迫地是找樂隊——琴師和鼓師。

票友都知道,中國南北方有差異,在北方,會拉京胡的人多如牛毛,而在南方卻屈指可數。而京胡操得好,演員演出特別協調,用戲迷的話說,它是「一塊玉」。

他們找到紹興市檔案局原副局長湯涌,他會拉胡琴,且技藝高超。

琴師有了,他們開始尋找帶有音響設備的場地。位於市區戒珠寺旁的越城區文化館,是紹興京劇票房的最初活動場所。後來隨着隊伍的擴充,越城區文化館容納不了越來越多的會員,搬到紹興府山公園旁的紹興市退休幹部管理處,後來又搬到紹興群藝館,群藝館遷址鏡湖後,又搬到紹劇藝術研究院。

2008年,在這四位票友的努力下,紹興市京劇票友協會掛牌成立,老票友劉振江當選為會長。

紹興京劇票房每周六上午在紹劇藝術研究院活動,風雨無阻,雷打不動。

京劇票房就要弘揚國粹[2]

上周六上午,一個炎熱的夏日,在紹劇藝術研究院二樓會議室,票房活動照例舉行,施律民當樂隊伴奏,票友挨個上去清唱,他們手握話筒,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非常入戲,台下的票友半眯着眼,欣賞着,陶醉着。

除了每周六上午的票房活動外,紹興市京劇票友協會還走進社區農村,面向普羅大眾演出。

今年5月23日,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之際,市京劇票友協會在紹興群藝館舉辦了大型演出,票友濃墨重彩,過了把戲癮。他們的唱工、做工、颱風都得到了觀眾好評。

「我們的節目」是紹興市文明辦主辦的一個活動,旨在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共建精神家園。每逢清明、端午、中秋、國慶、抗戰紀念日等節日,紹興市文明辦都會舉辦系列活動慶祝節日,只要有需要,紹興市京劇票友協會都會上台公益演出。

紹興市金秋藝術團是紹興地區有影響力的公益演出團隊,紹興市京劇票友協會積極參與其中,跟隨着演出隊輾轉社區農村演出。

新昌振興京劇聯誼會是當地的一個京劇票友組織,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初,現有會員40餘人,他們常年舉行票房活動,在會長張見相的帶領下,定期在武場訓練,能者為師,時而邀請專業老師授課,做到文武場齊全,他們演出的傳統戲《失空斬》、《大登殿》、《貴妃醉酒》、《打漁殺家》和現代戲《杜鵑山》、《智斗》、《紅燈記》等,在紹興、寧波和杭州地區廣獲好評。他們深入廣場、涼亭、農村、敬老院等地方慰問演出,以此弘揚國粹。

「建立紹興市京劇票友協會的目的是搭建一個平台,讓票友切磋、娛樂,消遣,弘揚京劇藝術,繁榮群眾文化。」紹興市京劇票友協會現任會長施律民說。

視頻

紹興市京劇票友協會 相關視頻

京劇票友演唱
京劇票友演唱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