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曾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翁曾源 | |
---|---|
出生 |
1834年 北京翁氏府邸 |
國籍 | 清朝 |
別名 | 字仲淵,號寔齋、海珊 |
知名於 | 同治二年(1863)中狀元 |
翁曾源(1834-1887),字仲淵,號寔齋、海珊,江蘇常熟人,生於北京翁氏府邸。
翁同書次子。咸豐六年(1856)由監生恩賜為舉人,同治二年(1863)中狀元。因其為翁同龢之侄,人稱"小狀元"。
歷官翰林院修撰、國史館纂修。因體弱多病,未幾即告病歸里,以書畫自遣。一度曾代上海縣學和龍門書院批閱課卷。
書法得翁同龢指導,臨池不綴,日有所成。行筆灑脫,深具董書風格。[1] 常熟翁家,是聞名天下的名門望族。翁曾源的祖父翁心存,道光二年(1822)第二甲第三名進士,咸豐朝官至內閣大學士。 "北京政變"後,被慈禧太后任命為同治皇帝的師傅。同治元年(1862)病逝。
翁心存的長子翁同書,道光二十年進士,名列第二甲第十七名,官至安徽巡撫。
他的第四個兒子翁同龢,咸豐六年(1856)大魁天下,累官至一品尚書,光緒皇帝的師傅,帝黨領袖。
翁曾源便是翁同書的兒子。
事跡
同治三年(1864年),翁曾源在殿試上從容發揮盡顯才華,當場被點為新科狀元,翁家「叔侄兩狀元」的美談很快傳遍北京城。 又因為翁曾源本身相貌出眾,年紀又輕,是個剛剛三十歲帥哥,所有他被京城裡的百姓稱為「美狀元」。
當滿朝文武大臣都紛紛稱讚翁曾源「少年得意,前程似錦」的時候,卻突然傳來消息:「翁曾源稱心疾歸里」。什麼?新狀元官沒做幾天竟然說自己有病辭職回家了?!到底發生什麼不得了的事情使得翁曾源做出如此令人吃驚的舉動呢? 原來當年慈禧太后剛是個不滿三十歲的寡婦,她聽說新狀元英俊瀟灑後就親自召見了他。
兩人一見面,慈禧太后就和顏悅色地詢問翁曾源的學習情況、工作情況、生活情況。。。
翁曾源規規矩矩一一回答。猛然間慈禧太后話鋒一轉,對翁曾源說:「李義山詩,有『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句,予嫌其未愜,欲改為『靈犀一點有心通』,似勝原句。而上句苦難妥協,汝為予改之。」
跪在地上的翁曾源一聽,如果下句改為「靈犀一點有心通」,按格式上句就應當是「彩鳳雙飛無身翼」,這可難不倒狀元郎。 可是翁曾源還沒回答出口,突然又琢磨:彩鳳、雙飛、靈犀、有心。。。
太后這是什麼意思?!他不敢往下想了,只是呆若木雞地一言不發,腦門上滲出豆大的汗珠子。。。
慈禧太后等了半晌也不見翁曾源回答,再一看他已經嚇得全身冒汗了,於是哈哈大笑,然後命室外的太監將翁曾源帶出皇宮。[2]
翁曾源回到家中,回想起慈禧太后對自己說話時候的表情和神態,又想想她改的詩句,就十有八九確定了慈禧太后的暗示。
這怎麼得了,如果被人知道了,可是殺頭滅門的大罪啊!雖然功名到手前程似錦,但是命更重要!得了,惹不起我躲得起。
於是第二天大早,翁曾源就向朝廷交上奏疏,稱自己癲癇病又復發了,不宜當朝做官,請求准辭還家休養。
就這樣,翁曾源還沒盡情享受「頭名狀元」的甜美果實,就突然美夢中斷了。他回到老家一心一意鑽研書法繪畫,再也沒有出任任何官職,二十多年以後病死於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