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翼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翼龍目(學名:Pterosauria),希臘文意思為「有翼的蜥蜴」,是一個飛行爬行動物的演化支。翼龍類生存於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約2億1,600萬年前到6,600萬年前。翼龍類是第一群能采主動飛行的脊椎動物。它們的雙翼是由皮膚肌肉、與其他軟組織構成的翼膜,翼膜從身體兩側延展到極長的第四手指上。較早物種的頜部布滿長牙齒,具有長尾巴;較晚物種有大幅縮短的尾巴,而某些晚期物種缺乏牙齒。目前已在某些標本的身體、部分雙翼發現絲狀結構痕跡,顯示翼龍類可能已演化出毛髮。翼龍類的體型有非常大的差距,從小如鳥類的森林翼龍,到地球上曾出現的最大型飛行動物,例如風神翼龍[1]哈特茲哥翼龍

發現歷史

第一個翼龍類化石是在1784年由意大利自然學家Cosimo Collini發現。Collini當時將這些化石誤認為海生動物,將它們的長前肢充當槳來使用。一些科學家持續支持這個海生動物假設,直到1830年,動物學家約翰·格奧爾格·瓦格勒(Johann Georg Wagler)仍提出翼手龍屬的前肢是用來游泳的。在1801年,喬治·居維葉研究一個在德國發現的化石,並首次提出這種動物是種飛行動物。在1809年,喬治·居維葉將這個德國化石命名為翼手龍屬(Ptero-dactyle)。之後因為科學名稱的標準化,翼手龍屬的正式屬名改成Pterodactylus。

生理結構

翼龍類的生理結構,因為飛行演化的需求,而與它們祖先的生理結構有大幅差異。翼龍類的骨頭中空,內有空氣,類似現代鳥類的骨頭。它們擁有隆脊狀胸骨,可讓飛行相關肌肉附着在上,還有加大的腦部,顯示出與飛行有關的特化特徵。在某些較晚的翼龍類里,肩膀部位的脊椎癒合成一節聯合背椎(Notarium,一種在鳥類與某些翼龍類肩膀出現的複合脊骨),可在飛行時使身體堅挺,並提供肩胛骨穩定的支撐。

相關信息

大眾媒體、大眾讀物中,翼龍類常被當成飛行的恐龍,但這是錯誤的[2]。恐龍指的是特定陸地爬行動物,能採取直立步態,包括蜥臀目鳥臀目,並不包括翼龍類、魚龍類、蛇頸龍類、滄龍類。這群中生代飛行動物通常被大眾俗稱為翼手龍(Pterodactyls),希臘文意思為「有翼的手指」。這個名稱衍自於翼手龍屬(Pterodactylus)以及翼手龍亞目。

視頻

翼龍目 相關視頻

十大最常見的蜥蜴種類,讓你大開眼界
翼龍稱霸地球天空1億年,種類繁多,長相也千奇百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