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城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老城街道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老城街道

所屬地區:山東省肥城市

老城街道位於山東省肥城市區以北,總面積78.63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26個行政村,常住人口79156人(2013年)。 1980年以前,老城為肥城縣城所在地。民國十七年(1928年)為肥城縣第一區。1958年設城關公社。1980年肥城縣機關遷出老城。1983年設老城區,1985年改鎮。 2010年,撤銷老城鎮,設立老城街道。 老城街道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山區為肥城市乾鮮果經濟林基地,南部平原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糧食作物。栝樓為老城特產。 工業有採煤、化工、建材、機電、新能源、印刷等門類。 楊莊煤礦、曹莊煤礦、五里垢煤礦和肥城市中小微企業園坐落於境內。 2013年,老城街道實現生產總值4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476萬元。 [1]

位置境域

老城街道位於肥城市區以北,東與潮泉鎮接壤,南與新城街道以康王河為界,西與王瓜店街道相鄰,北與濟南市長清區雙泉鎮馬山鎮萬德鎮毗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16°44′—116°49′,北緯36°13′—36°49′,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7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9千米, 總面積78.6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老城街道地勢北高南低,落差較大,平均海拔88米左右。北部丘陵區約占總面積的33%,為東西走向的山脈,由東往西依次為田家寨山、羊角山、雙山、五道嶺、槐樹口子、蓉茂山、金牛山等30餘座大小山峰,部分丘陵南伸,其中牛山位於辦事處駐地西北3.5千米處,海拔527米,為境內最高點;山谷盆地居中,占總面積的16%;中南部是康王河沖積平原,約占總面積的51%,最低海拔60米。

氣候

老城街道地處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少雨;夏季降雨集中,高溫濕熱;秋季雨量驟減,晴朗氣爽,多秋旱;冬季嚴寒少雪。年平均氣溫12.8℃,極端最高氣溫39.5℃,極溫最低氣溫-21℃。無霜期175—200天,年降水量434—1085毫米。年日照數2500—2850小時,日照率53%—65%,平均太陽總輻射量約123.50千卡/平方厘米。

水文

康王河發源於泰安市岱嶽區北大圈,由東向西流經老城街道南部邊界,為境內主要河流。百尺河發源於老城街道張花峪東嶺、河口村楊山和田花峪村的東溝,南北流向,經陳莊、小窯、百尺、毛小莊匯入康王河,全長10.7千米,年徑流量0.03億立方米。城東河(明清時期稱康河)發源於潮泉鎮孫樓與老城街道郝峪、高家峪北山交界處,自北向南經喬家峪、鮑家莊、李家林、鮑屯、宋屯匯入康王河,全長13.3公里,年徑流量0.03億立方米。月莊河發源於老城街道項家峪、張家峪,南北走向,經喬莊村東、月莊,在李屯南與城東河匯合,流入康王河,全長13公里,年徑流量0.028億立方米,上游建有八里廟水庫。 雙峪水庫位於老城街道雙峪村,匯水面積2平方公里,總庫容15.3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0.23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40公頃。

土壤

老城街道境內的耕作土壤有粗砂土、壤質土、砂壤土和輕壤土4種類型。粗砂土分布在東北西三面山區丘陵,壤質土多分布於由石灰岩構成的低山嶺梯田,砂壤土多分布於由片麻岩構成的低山嶺梯田,輕壤土多分布在老城周圍的平原地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老城街道部分區域位於肥城煤田範圍內,煤炭覆蓋面積27.35平方千米,礦床面積19.96平方公里,煤層最厚達5米,總儲量1.58239億噸。 鉀長石、重晶石、石英分布於牛山東側山區,儲量均在億噸以上,其中鉀長石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蛭石、金礦、鐵礦分布在東北部河口、陳莊一帶,儲量較豐富。 境內河流沿岸區域因長年沖積和沉積作用,黃沙儲量豐富。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老城街道總人口8.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3萬人,城鎮化率40.7%。另有流動人口909人。人口密度103人/平方千米。總人口中,男性41733人,占51.5%;女性39724人,占49.04%;18歲以下12177人,占15%;18—34歲20031人,占18.76%;35—59歲35199人,占43.45%;60歲以上14050人,占17.34%。民族以漢族為主,有8.06萬人,占總人口的99.60%;其次是回族,有320人,占總人口的0.39%。2011年人口出生率11.5%,死亡率5.63%,人口自然增長率5.87%。 截至2013年,老城街道常住人口79156人,其中城鎮建成區人口53290人;從業人員24420人,其中二三產業從業人員16469人。

視頻

肥城市老城街道黨工委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