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考磐(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考磐(詩經)

【原文】

考磐在澗①,

碩人之寬②。

獨寐寤言③,

永矢弗諼④。

考磐在阿⑤,

碩人之岢⑥。

獨寐席歌,

永矢弗過⑦。

考磐在陸⑧,

碩人之軸⑨。

獨寐寤宿,

永矢弗告⑩。

【注釋】

①考磐(pan):逗留,盤桓。

②碩人;賢人。寬:寬宏。

③寐: 睡着。寤:醒來。

④矢:誓。諼(xuan):忘記。

⑤阿:山坳。

⑥岢(ke):寬和。

⑦過:失,忘記。

⑧陸:高而平的地方。

⑨ 軸:遊玩不願離去。

⑩告:表達。

【譯文】

逗留盤桓在山澗,

賢人心寬又悠閒。

獨睡醒來獨自語,

此中樂趣永不忘。

逗留盤桓在山阿,

賢人心寬又快活。

獨睡醒來獨自歌,

此中樂趣永不忘。

逗留盤桓在高地,

賢人遊玩不離去。

獨睡醒來獨自居,

此中樂趣無法說。

【讀解】

詩中謳歌了中國傳統士大夫重要的人生選擇之一——歸隱山 林田園。這可能是我們迄今見到的最早的隱逸詩。

對中國傳統的士大夫(知識分子)來說,人生最光明的前途 和選擇是進入政界做官(即此謂「出仕」),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做 「治人」者,所以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說。一旦仕途 受挫,便隱居山林田園,尋找心靈的解脫和慰藉。在朝與在野,出 仕與隱退,廟堂與山林,似乎就是鞦韆的兩端,不是盪到這一端, 就是盪到另一端,並無其它路可走。

認真想來,這種只有兩極的人生選擇不僅僅是由傳統思想觀 念的影響造成的,同時,也同士大夫們自身有關。「百無一用是書 生。」讀書人放下書本之後幾乎什麼都幹不了。 當兵打仗吧,骨瘦 如柴,手無縛雞之力,吃不了那苦。種田吧,分不清麥子韭菜,同 樣吃不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經商吧,商人最為文人不齒。做 工匠吧,身無一技,況且匠人屬社會的下九流。反正除了幾本書 之外士大夫們一無所長,無處可以安身立命。達則兼濟天下 (出仕),窮則獨善其身(隱退)。

如今的知識分子,似平有了更多的「中間道路」可走。從軍, 經商,做工,兼職等專業之外的其它工作。適應能力之強,思想觀念之靈活,身兼數技。即便是讀書做學問,也可以為學問而學 問。不必再去山林田園獨善其身。

現代人早已走出了山林,在紅塵中找到了更多的用武之地。[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