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聯誼大廈

圖片來自周到
地址    上海市延安東路100號

擁有者   錦江國際集團

聯誼大廈英語:Union Friendship Tower),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延安東路100號,是一棟供商務、餐飲與零售業租用的現代化商務大樓。其是中國第一幢玻璃幕牆結構建築,也是上海改革開放後建造的第一幢高層涉外商務辦公樓,1985年5月竣工營業,為1985-1987年間的上海第一高樓[註 1]

目錄

建造背景

改革開放前,上海沒有外資企業,屈指可數的幾家外商代表機構集中在錦江俱樂部和幾家涉外賓館中,辦公用房矛盾基本不存在。改革開放後,外商代表機構和外資企業紛紛前往上海開拓市場。然而,當時的上海就連普通的辦公樓也很少。

改革開放初期,外商代表機構和外資企業在上海設立後,遭遇了「雇不到人、借不到車、租不到房」的三大窘境。在租不到房方面,當時錦江俱樂部、和平飯店、上海大廈等涉外賓館的許多客房都被改成了辦公室,但仍難滿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個別外商出於無奈,偷偷租用居民住宅,開設「地下辦事處」。外商用房奇缺引起上海市政府的重視,經上海市委、市政府研究後決定,採取滬港合作的方式投資建設上海第一幢涉外商務辦公樓。

大廈介紹

聯誼大廈樓高94.7米,最高建築高度為106.1米,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26771平方米,共29層並擁有地下室1層,大樓有5部電梯,呈方柱形。[1]大廈由是上海錦江聯營公司、上海國際投資信託公司和香港新鴻基集團滬港三方聯合投資的,由華東建築設計院負責建設,設計師為中國近代著名建築師張乾源,由上海第二建築工程公司施工。在結構設計上主樓和裙房之間不設沉降縫,能滿足使用、抗震、抗滲等要求,是中國首例在軟土地基採用該方案的建築。大廈地基採用箱形基礎加鋼管樁,樁徑609.6毫米,樁長55米,底板厚1.6米,上部結構採用外框內筒,肋形樓蓋。外框柱距東西向為9米×3米,南北向為8.5米、7.5米、7.5米、8.5米。[2]當時大廈所用的設備和材料,都是當時幾乎最好的,如約克中央空調、冷凍機、鍋爐、日立電梯、擦窗機、監控系統、冷卻塔、玻璃幕牆等,均從境外購買。大廈在建造期間,創造出5天建造一層樓、僅22個月建成竣工的驚人速度,大廈平面設計合理,建築立面簡潔,設備布置緊湊。

離落成開業還有半年,聯誼大廈的預定出租率已超過七成。三菱商事丸紅通用電氣IBM惠普王安電腦DEC花旗銀行ABB三洋電機、新鴻基等眾多世界知名企業提出了租用申請,一些跨國公司還希望獨自包下兩個樓層。由於要求入駐大廈的外企太多,不少排隊登記了一年後才得以租到。 在1985年5月8日大樓竣工典禮上,時任上海市長汪道涵、副市長倪天增和香港新鴻基集團主席馮景禧共同為大廈落成剪彩。

大樓設備配置在當時國內都是最先進的。電視監控中心在公用區域分設攝像機,由中央控制室管理;消防系統包括滅火噴淋系統、煙霧報警器、溫度探測器、火警報警裝置、軟管消火栓、各類滅火機等,並配有應急備用發電機,每層均有消防栓、煙感報警、水噴淋系統、正壓送風系統與火警裝置連鎖,以自然排風和排風豎井排煙相結合;大廈共有5台電梯,其中4台客梯是全電腦群控電梯,1台消防兼貨梯。

地下室為設備用房,包括水泵房、鍋爐房、冷凍機房和污水處理房等。底層有銀行、商場、票務中心、快遞、郵局;第二層設餐廳、酒吧、咖啡室及多功能會議中心;第三層是大廈內部管理辦公室。

影響

聯誼大廈的建成,不僅緩解了當時上海涉外商務辦公樓緊缺的困難,也帶動了瑞金大廈、上海國際貿易中心、上海商城等一大批涉外商務辦公樓相繼問世,推動了上海對外開放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大廈內部採用節能環保的進口垂直百葉簾,為中國大型工程採用遮陽產品開了先河,也催生了中國遮陽產業的發展。

玻璃幕牆這種建築結構於聯誼大廈之後在中國被大量採用,僅上海就已建成的玻璃幕牆建築就有約3000幢,也產生了大量玻璃幕牆建築由於維護不及時導致玻璃頻頻爆裂墜落傷人的社會問題。[3]

周邊配套

學校:黃浦區業餘大學(四川南路校區)金陵中學、四川南路小學、上海電視大學外經貿分校、黃浦區第一業餘中學

商場:正大廣場豫園商城城隍廟、宏伊國際廣場

住宅:泗涇小區、中山小區

醫院:黃浦區中心醫院

酒店:中福世福匯大酒店

郵局:中國郵政外灘郵政支局

銀行:工行、建行、農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

其他:外灘、豫園

參考文獻

  1. Union Friendship Tower. skyscraperpage.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2) (英語). 
  2. 新上海第一幢現代摩天樓:聯誼大廈.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中文). 
  3. 上海玻璃幕牆頻頻墜落 警惕「空中殺手」. 新浪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9) (中文). 


引用錯誤:使用群組名稱 "註" 的 <ref> 標籤已存在,但查無對應的 <references group="註"/> 標籤,或缺少 </ref> 結束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