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肉毒桿菌毒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肉毒桿菌毒素(英文:BTX, Botulinum Toxin),也被稱為肉毒毒素或肉毒桿菌素,是由肉毒桿菌於厭氧條件下生長時所產生的一類嗜神經性外毒素。肉毒桿菌毒素共有A、B、Cα、Cβ、D、E、F、G八種類型,其中A型、B型、E型、F型對人類有毒性,大劑量可致死,但低劑量局部使用可消除肌肉痙攣,除去皺紋,在醫療和美容行業有廣泛應用;其他4種類型對別的動物有毒性。

理化性質

肉毒毒素是150kD的多肽,它由100kD的重(H)鏈和50kD輕(L)鏈通過一個雙硫鏈連接起來。肉毒毒素共有A、B、Cα、Cβ、D、E、F、G八種類型,其中引起人員中毒者主要為A型、B型,而以A型毒性最強,最具軍事價值。純淨的A型肉毒毒素對人的吸入半致死量為0.004μg/kg。A型肉毒毒素為質地疏鬆的無色或白色針狀晶體,無特殊氣味,易溶於水。結晶態於室溫下不穩定,數日即分解失活[1]

穩定性

該毒素耐酸,在0.5%~1%鹽酸中仍保有活性而不被滅活,故可被腸胃道吸收;但不耐鹼,在pH>11的條件下經3分鐘即滅活。毒素對熱敏感,在60℃下2分鐘即破壞殆盡。其水溶液在常溫下可在7d內保持毒性不變。

毒性機理

肉毒毒素並非由活着的肉毒桿菌釋放,而是先在肉毒桿菌細胞內產生無毒的前體毒素,在肉毒桿菌死亡自溶後前體毒素游離出來,經腸道中的胰蛋白酶或細菌產生的蛋白酶激活後方始具有毒性。肉毒毒素作用的機理是阻斷神經末梢乙酰膽鹼的釋放,從而導致運動神經與自主神經的對稱下行弛緩性癱瘓,麻痹膽鹼能支配區肌肉和骨骼肌。人類經口服或吸入途徑攝入此毒素後,神經系統將遭到破壞,將會出現眩暈、呼吸困難和軟癱乃至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的症狀[2]

日常預防

肉毒桿菌生長繁殖及產毒的最適溫度為18~30℃。當pH值低於4.5或大於9.0時,或當環境溫度低於15℃或高於55℃時,肉毒芽孢桿菌無法繁殖,也不能產生毒素。因此,加熱和冷藏都可以殺死肉毒桿菌。引起肉毒毒素食物中毒的食物要滿足三個條件:1)被肉毒桿菌芽胞污染; 2)在肉毒桿菌容易產生毒素的條件下保存; 3)進食前又未經適當加熱烹煮。

視頻

肉毒桿菌毒素 相關視頻

科學百科:肉毒桿菌毒素
用於面部輪廓的肉毒桿菌毒素注射(下頜減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