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特爾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胡特爾派又譯哈特派,是基督教新教再洗禮派的一個分支,和阿米什人和門諾會一樣,其來源可追溯到16世紀激進宗教改革時期。其創始人雅各布·胡特爾(Jacob Hutter)死後,教民以共產主義、和平主義社區的形式散居在歐洲,18-19世紀幾乎滅絕,然後在北美大陸發展開來。125年間,人數從400人增加到42000人。目前絕大多數胡爾特社區位於加拿大和美國北部大平原地區。
1517年,神學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反對放縱歐洲建立的拉丁教會。而他們共同秉持的「簡化宗教手續,人人皆為神父」等理念[1],則最終導致了基督教中「新教」的誕生[2]。
簡介
胡特爾派實行共產主義,財產共有:所有的財產屬於教會,個人和家庭的日常供給來自共同資產。這個實踐是基於他們對《聖經·使徒行傳》第2、4、5章的詮釋。
胡特爾人的社區叫做「定居點」,或稱「弟兄社區」,全部座落於郊區,主要收入來自農場。許多農莊他們擁有遼闊的土地和耕作設備。有些社區也運作火雞等家禽飼養場。
每個居民點由十到二十個家庭組成,人口約60至250人,符合鄧巴數。如果居民點的人數超過了上限,領導人會以有經濟或屬靈需要,用抽籤的方式派遣半數成員去開拓新的居民點。一些胡特爾人也涉足製造業。對於居民點的日常事務,只有受過洗禮的男子(弟兄們)有投票權,婦女無權參與決策過程。
雖然胡特爾人試圖與外界隔絕,但是許多家庭擁有電腦和收音機;有少數社區甚至安裝了過濾過的互聯網。傳統上,胡特爾兒童在15歲離開學校,開始成人生活。這個做法在Lehrerleut和Dariusleut居民點仍嚴格執行。不過,有些胡特爾青年(例如加拿大馬尼托巴省Schmiedeleut居民點)會讀完高中,甚至上了大學;許多人變成了自己居民點的教師。
如同阿米什人和門諾會經常說賓州德語一樣,胡特爾人使用口音特別的德語,亦稱胡特爾德語。
視頻
胡特爾派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宗教改革500周年:馬丁·路德在沃爾姆斯大會,搜狐,2019-09-27
- ↑ 神聖羅馬帝國(16)基督教再次分裂——新教誕生記,搜狐,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