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耀邦故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耀邦故居指的是曾經在八十年代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的故居。故居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瀏陽市中和鎮蒼坊村敏溪河畔,始建於清朝咸豐(1851–1861)年間,占地面積45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共計19間。

故居簡介

胡耀邦故居位於湖南省瀏陽市中和鎮蒼坊村敏溪河畔,北靠西嶺,四周流水潺潺,風景優美。是典型的湖南農家建築,坐北朝南,小青瓦,磚木結構,故居始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已有140餘年的歷史[1]。所存房屋為胡耀邦的曾祖父胡名鍾和其兄胡明鏡當年所共有,成凹字形布局,占地面積450平方米,共計19間。自中軸線以西為胡耀邦故居,以東,部分為胡氏宗親住房。中間的「泮公享堂」最高大,是當年明鏡、名鍾兄弟供奉其父親胡中泮牌位的地方,為兩家共有,作為大客堂。經兩代相傳,屬於胡耀邦父親胡宜倉家的房子為7間半,約200平方米。

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同志就出生在這棟老屋的一間廂房裡。那時正值辛亥革命以後,新文化、新思想開始在山鄉傳播,但因軍閥混戰,山河破碎,兵荒馬亂,加之自然災害,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其實,胡耀邦祖輩辛勤勞作、節衣省食積攢下來的一點家業,也因以上原因開始破壞。胡耀邦小時,家庭已很貧困。由於他聰明勤奮,父親想方設法送他入種桃書屋(私塾)啟蒙,後又入胡氏族小,里仁學校和瀏陽中學學習。十多年中,除在「瀏中」寄宿外,其餘時間都食住在這棟老屋裡。在這裡,他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直到1930年10月調任時駐江西安源的湘東兒童總局局長時,才離開故園,從此投身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事業,一別就是30多年。

故居探源

胡耀邦的先人世代居於江西省高安縣伍橋鎮浯塘村。約在明朝萬曆晚期,一個名字叫胡允欽的農民,攜家眷離開江西故土。故居為清末湘贛邊界民居的典型建築。胡中泮是清朝的大學士,在他當家的時候是整個胡氏家族最為興旺的時期,當時他購置了許多田地並建造了這座宅子。所存的房屋是胡耀邦的曾祖父胡名鍾和哥哥胡名鏡當年所共有的,同時為了紀念他,將堂屋命名為「泮公享堂」,後經兩代相傳,屬於胡耀邦父親胡祖倫家的房子為9間半,約200平方米。

胡耀邦在世的時候,這座祖居已經破舊不堪,瀕於倒塌。20世紀80年代的一年,胡耀邦的哥哥胡耀福到北京去,告訴他祖居就要倒了,怎麼辦?胡耀邦說,年代久了,倒就讓它倒吧,外邊倒掉了,人就搬到裡面去住。總之,胡耀邦堅決反對修復故居。

1962年,為研究農業問題,他帶職下放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兼湘潭地委第一書記。當時,瀏陽隸屬湘潭,胡耀邦同志利用來瀏陽檢查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看望了健在的老師和鄉親父老,並對家鄉的社會主義建設作了重要的指示。當時,有人見他的舊居已是危房,建議修繕,但他婉謝了大家的好意,只提出保持原貌,加固外牆。但後來也未及時加固,以至外牆被洪水推塌。胡耀邦同志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更是再三叮囑家人不准興土木。

1995年是胡耀邦誕生80周年,瀏陽市決定修復胡耀邦故居。這項工作於1995年2月開工,7月基本竣工,修復了胡耀邦童年時代的住房、父母與兄長的居室,以及正廳、橫廳、客廳、廚房等。當年9月,胡耀邦夫人李昭曾回這裡參觀故居。12月,胡耀邦故居對外開放,已經接待10多萬人。眼下來的人越來越多。有人在留言簿上寫道:「路雖然難行,我還是來了。」那是因為中和鄉遠離瀏陽市區,靠近江西,道路等級低,從瀏陽開車下來,需要兩個小時。還有人留言:「胡耀邦,是您救了我。」看來這位落筆者當年一定經歷過冤假錯案的煎熬。

胡耀邦故居於1995年修復並對外開放。1996年,故居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陳列館於2005年2月動工興建,2006年11月投入使用,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展廳面積2100多平方米,採用等現代展示手段,共計展出圖片330多幅,文物170多件,並用文物雕刻、蠟像等復原展示了反映胡耀邦生平的9處場景。胡耀邦故居,2007年申報批准為長沙市黨員教育基地,2009年申報批准為國家三級博物館、湖南省黨風廉政教育基地等。故居結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身特點,精心組織開展了多次主題鮮明、生動直觀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基地成為廣大參觀者緬懷先烈、樹立理想和探索人生意義的活動基地及第二課堂。自2005年以來,胡耀邦故居共接待了包括曾慶紅吳官正賀國強王兆國等中央領導在內的全國各地參觀者60餘萬人。

視頻

胡耀邦故居 相關視頻

航拍胡耀邦湖南瀏陽故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