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腹結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腹結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陰維之交會穴。原作腹屈,一名腹結。《備急千金要方》後腹結均作正名。別名:腹屈穴,腸結穴,腸窟穴,臨窟穴。腹結穴的位置:下腹部,距前正中線4寸,建里旁開4寸處取穴。中醫認為刺激腹結穴有緩解治療胃痛、腹痛、便秘、痢疾等作用。

穴位含義

脾經氣血在此集結。
1.腹結。腹,腹部也,脾也。結,集結也。該穴名意指脾經的氣血在此集結。本穴物質為府舍穴傳來的地部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處肉之陷,泥水混合物流至本穴為聚集之狀,故名。
2.腹屈。腹,腹部也,脾也。屈,虧也。腹屈名意指脾經氣血在此虧缺。本穴為脾經的地部泥水混合物集結沉降之處,脾之氣不足,如虧缺之狀,故名腹屈。腸結、腸窟名意與腹屈同,腸指大腸金性之氣,窟,空竅也,皆指本穴的氣虧之意。
3.臨窟。臨,至也、到也。窟,空竅也。臨窟名意指本穴所處為氣血物質空虛之處。理同腹結名解。

概況

【取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大橫穴下l.3寸,距前正中線4寸,建里(任脈)旁開4寸處取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的脾土和經水混合物以及氣化的天部之氣,氣化之氣量少。
【運行規律】脾土沉降於穴周,經水溢流穴外,氣化之氣則循脾地上行大橫穴
【功能作用】去濕健脾,理氣調腸[1]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有健脾理氣,散結止痛的作用
【主治病症】主治腹痛,疝氣,結聚,積聚,霍亂,髀中急痛,厥逆,脾腫大,闌尾炎,便秘,附件炎,腹股溝淋巴結炎,痞塊,腹脹,霍亂吐瀉,月經不調,腸炎,睾丸炎等。
【配伍應用】
府舍穴配氣沖穴箕門穴,治疝氣。
府舍穴配關元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治子宮脫垂。

穴位療法

【針刺】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外陰部。
【艾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仰臥,用中間三個手指按揉府舍穴1~3分鐘,可治便秘、下腹疼痛、腹脹等病症

視頻

焦守廷上傳足太陰脾經《腹結穴》

參考文獻

  1. 腹結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