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諸弟·帶歸度歲之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致諸弟·帶歸度歲之資》選自《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
《曾國藩家書》章節目錄:《修身篇[1]》、《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用人篇》。
“ |
澄候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廿五日遣春二維五歸家,曾寄一函,並諭旨奏摺二冊,廿六日水師在九江開仗獲勝,陸路塔羅之軍,在江北蘄州之蓮花橋,大獲勝仗,殺賊千餘人,廿八日克復廣濟縣城,初一日在大河埔大獲勝仗,初四日在黃梅城上,大獲勝仗,初五日克復黃梅縣城,該匪數萬,現屯踞江岸之小池口,與九江府城相對,塔羅之軍,即日追至江岸,始可水陸夾擊,能將北岸掃除,然後可渡江以剿九江府之賊,自至九江後,即可專夫由武寧以達平江長沙。 茲由魏蔭亭親家還鄉之便,付去銀一百兩,為家中卒歲之資,以三分計之,新屋人多,取其二以供用,老屋人少,取其一以供用,外五十兩一封,以送親族各家,即往年在京寄回之舊例也,以後我家光景略好,此項斷不可缺,家中卻不可過於寬裕;因處亂世,愈窮愈好。 我現在軍中聲名極好,所過災害處,百姓爆竹焚香跪迎,送酒米豬羊來犒軍者,絡繹不絕,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報,享此榮名,寸心兢兢,且愧且慎。現在但願官階不再進,虛名不再張,常葆此以無咎,即是持家守身之道,至軍事之成敗利鈍,此關乎國家之福,吾惟力盡人事,不敢存絲毫僥倖之心,諸弟稟告堂上大人,不必懸念。 馮樹堂前有信來,要功牌百張,茲亦交蔭享帶歸,望澄弟專差送至寶慶妥交樹堂為要,衡州所捐之部照,已交朱峻明帶去,外帶照千張,交郭雲仙,從原奏之所指也,朱於初二日起行,江隆三亦同歸,給渠錢已四十千,今年送親族者,不必送隆三可也,余不一一。(咸豐四年十一月初七日書於武穴舟中) |
” |
—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
譯文
澄侯、溫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二十五日派春二、維五回家,曾經寄了一封信,並諭旨奏摺二冊。二十六日水師在九江開仗得勝,陸路塔、羅的軍隊在江北蘄州的蓮花橋大獲全勝,殺敵一千多人,二十八日收復廣濟縣城。初一日在大河埔大獲全勝,初四日在黃梅城外大獲全勝,初五日收復黃梅縣城。敵軍幾萬人,現屯踞江岸的小池口,和九江府城相對。塔、羅的軍隊,當日追到江岸,便可水陸夾攻,能將北岸掃除,然後可以渡江去剿九江府之敵。
乘魏蔭亭親家回家之便,寄去銀子一百兩,為家中年底的用度。分成三份,新屋人多,可占兩份供他們用;老屋人少,可分一份。另外五十兩的一封,送親戚族人各家,即往年的舊例。以後我家光景略好,這個項目決不可缺,家中卻不可過於寬裕,因處在動亂年代,越窮越好。
我現在軍隊中聲名極好,所過之處,百姓放爆竹,焚香跪着迎接,送錢、米、豬、羊來犒賞軍隊的人絡繹不絕。憑藉祖宗一代又一代積累下來的厚德,使我一個人得到隆重的回報,享這麼大的榮名,心裡真是戰戰兢兢,又慚愧又謹慎。現在只願官階不要再升,虛名不要再張大,保持現狀,不出過失,便是持家守身的道理。至於軍事的成與敗,利與不利,這是關係國家的福澤,我只能盡人事,不敢存一點僥倖心理,弟弟們請稟告堂上大人,不必懸念。
咸豐四年十一月初七日寫於武穴船中。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2]」。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視頻
致諸弟·帶歸度歲之資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愛讀書 愛分享曾國藩家書·修身篇 ,搜狐,2020-10-15
- ↑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他們誰的官職最高?,搜狐,20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