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沙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沙納(1806年-1859年),毓仲,烏米氏。蒙古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道光十二年(1832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咸豐八年(1859年)四月,英法聯軍進佔大沽口,花沙納偕大學士桂良天津議和。五月,簽訂《天津條約》。六月,復命攜帶欽差關防前赴江蘇,會同兩江總督何桂清英國法國美國訂立通商章程。咸豐九年十二月七日卒,文定

貢獻

花沙納道光十二年中進士,歷任散館編修、國子監祭酒、都察院左副都御吏、翰林院學士,理藩院尚書、禮部尚書等職。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直逼天津,清廷遂派良偕他赴天津與英、法侵略者簽訂《天津條約》;其後又赴上海與英、法簽定《通商章程善後條約》等。

1858年5月英法聯軍北犯大沽(大沽口,即天津市入海口),奉派為欽差大臣,偕同大學士桂良赴天津議和,簽訂了《天津條約》,又復赴上海會同兩江總督何桂清與英、法、美簽訂通商章程。

功名

花沙納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不僅通詩文,還善於作畫、鼓琴等。他的漢文化修養較高,著有《出塞雜詠》、《東使吟草》、《東使計程》、《韻雪齋小草》、《韓節錄》等詩文集。他更擅長於寫邊塞風光、草原景觀。1842年,他奉旨赴科爾沁部祭祀額駙珠爾默忒之福晉時,寫下許多描寫科爾沁草原的自然風光、習俗風情的詩篇。變現手法粗獷,景象雄渾壯觀。此外他在《塞外書所見》、《胡俗歌》和《絡馬行》等詩篇中,讚頌、謳歌蒙古牧民淳樸的古風:"叩門容乞米,畢竟古風留";"頹垣破屋幾經秋,豐年葦布裹氈裘"。在《絡馬行》中,他對蒙古牧人手持套馬杆,追逐奔馳如閃電的烈馬群,須臾間將一匹鶩馬套住制服,騎着它昂首而歸的情景做了生動的描寫:

塞草深黃野煙紫,駿足嘶風快如水。

胡兒絡馬持長竿,驚起驊騮去不止。

飛控射鵰好身手,揚鞭逐電無塵起。

須臾持勒控鞍歸,意氣居然摩故壘。

詩中所描寫的科爾沁草原風光,洋溢着他對於本民族秀麗山水和風土人情的熱愛。花沙納常與清代畫家戴文節一起研詩論畫之六法。陳康祺《郎潛紀文》中說他"詩畫之外,兼善鼓琴"。可見其除作詩外,對琴棋書畫,皆有所長。

行書七言聯

藝術家:花沙納

名稱:花沙納 行書七言聯 作品 作品

題識:小岑花沙納。鈐印:澡身浴德、閑邪存誠 作品 作品

尺寸:130×29cm×2

題識:小岑花沙納。

鈐印:澡身浴德、閑邪存誠

花沙納 行書七言聯

參考資料

官銜
前任:
麟魁
清朝工部滿尚書
咸豐三年九月丁未 - 咸豐四年十月丙辰
1853年10月7日 - 1854年12月10日
繼任:
全慶
前任:
柏葰
吏部滿尚書
咸豐四年十月丙辰-咸豐九年十二月壬寅
1854年12月10日 - 1859年12月30日
繼任:
全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