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苦楝子 (中藥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苦楝子 (中藥名)

苦楝子,是中藥名。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的果實。苦楝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廣西、江西、雲南,西至四川等地。川楝分布於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李家鎮,王家鎮等地。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苦楝子
  • 別 名; 土楝實、苦心子、楝棗子、楝果子、土楝子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芸香目
  • 科;楝科
  • 屬;楝屬
  • 種;楝
  • 分布區域; 北至河北,南至廣西、雲南,西至四川等地
  • 採收時間; 秋、冬兩季
  • 用 量; 內服:煎湯,3-10g。
  • 外用;適量
  • 毒 性;小毒

形態特徵

楝,又名苦楝、楝樹、翠書、紫花樹、森樹、火槍樹、金斗木、相心樹、花紋木。落葉喬木,高達10餘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分枝廣展,小枝有葉痕。葉為2-3回奇數羽狀複葉,長20-40厘米;小葉對生,卵形、橢圓形至披針形,頂生一片通常略大,長3-7厘米,寬2-3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多少偏斜,邊緣有鈍鋸齒,幼時被星狀毛,後兩面均無毛,側脈每邊12-16條,廣展,向上斜舉。

圓錐花序約與葉等長,無毛或幼時被鱗片狀短柔毛;花芳香;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先端急尖,外面被微柔毛;花瓣淡紫色,倒卵狀匙形,長約1厘米,兩面均被微柔毛,通常外面較密;雄蕊管紫色,無毛或近無毛,長7-8毫米,有縱細脈,管口有鑽形、2-3齒裂的狹裂片10枚,花葯10枚,着生於裂片內側,且與裂片互生,長橢圓形,頂端微凸尖;子房近球形,5-6室,無毛,每室有胚珠2顆,花柱細長,柱頭頭狀,頂端具5齒,不伸出雄蕊管。核果球形至橢圓形,長1-2厘米,寬8-15毫米,內果皮木質,4-5室,每室有種子1顆;種子橢圓形。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曠野或路旁,常栽培於屋前房後。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廣西、江西、雲南,西至四川等地。

炮製方法

採集加工

秋、冬兩季果實成熟呈黃色時採收,或收集落下的果實。曬乾、陰乾或烘乾。

炮製方法

《瑞竹堂方》:「破四片。」《本草備要》:「去皮,取肉,去核用。」《醫宗金鑒》:「泡去核。」現行,取原藥材,揀淨雜質。用時搗碎。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核果長圓形至近球形,長1.2-2cm,直徑1.2-1.5cm。外表面棕黃色至灰棕色,微有光澤,干皺。先端偶見花柱殘痕,基部有果梗痕。果肉較鬆軟,淡黃色,遇水浸潤顯粘性。果核卵圓形,堅硬,具4-5棱,內分4-5室,每室含種子1顆。氣特異,味酸、苦。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

性味

味苦,性寒,小毒。

歸經

歸肝、胃經

功能主治

功效

行氣止痛,殺蟲。

主治

脘腹脅肋疼痛,疝痛,蟲積腹痛,頭癬,凍瘡。

現代應用

1、治療急性乳腺炎。

2、治療頭癬。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蛀,防霉。

相關配伍

1、治胃痛,肝氣不舒的胸脅痛、疝痛:苦楝子、延胡索各9g,水煎服。(《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頭瘡:苦楝子十四枚,杏仁七枚。上件藥炒令煙盡,搗羅為末。入膩粉半錢,更研令勻,以生油調塗。(《聖惠方》)

3、治瀉血不止:苦楝子炒黃,為末,蜜丸如桐子大。米飲下十丸至二十丸。(《衛生易簡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調塗。行氣止痛炒用,殺蟲生用。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禁服。不宜過量及長期服用。內服量過大,可有噁心、嘔吐等副反應,甚至中毒死亡。

1、不良反應救治措施:中藥治療,早期可選用:

(1)白糖水頻飲。

(2)綠豆120g,煎汁內服。

(3)甘草15-20g,水煎服。 2、注意品種差異,苦楝子毒性比川楝子大,內服時儘量避免使用或減少劑量使用。

相關論述

1、《得配本草》:「泄陽明、厥陰之邪熱,專主中焦乳病。」

2、《嶺南採藥錄》:「煎水洗,能治手足爆圻及凍瘡等。」

3、《現代實用中藥》:「果實有收斂作用。治心腹疝痛,蛔蟲腹痛。果肉搗爛塗凍傷。」[1]

參考文獻

  1. 冬日裡的苦楝子,觀感自然, 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