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橋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草橋關》是一部京劇。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1]。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2],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3]。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
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
劇情
劉秀在位時,姚期鎮守草橋關。劉秀命馬武等替回姚期,謂是思念功臣。姚府門前豎有皇封碑文:文官下轎,武將離鞍。獨國丈郭榮不遵。姚期之子姚剛出而辯理。郭榮倚權仗勢,抖弄威風。姚剛大怒,順手用太湖石將郭榮砸死。姚期聞訊,綁全家上殿請罪。值劉秀酒醉,郭妃為報父仇,私傳聖旨,限時處斬姚氏滿門。幸值馬武因牛邈攻打草橋回朝搬兵,闖宮保奏,威逼劉秀髮下赦旨,姚期父子始得戴罪出征。
京劇行當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占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5]。
京劇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丑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在京劇里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6]。
視頻
草橋關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中國戲曲網
- ↑ 京劇演唱的規律與技巧 ,搜狐,2020-07-14
- ↑ 淺談「梅蘭芳表演體系」,個人圖書館,2015-07-02
- ↑ 國粹京劇名旦梅蘭芳,除了大花臉,你還知道多少? ,搜狐,2020-10-22
- ↑ 國粹京劇你了解多少,搜狐,2018-05-04
- ↑ 淺談京劇行當之劃分,豆丁網,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