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薩珊王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薩珊王朝(英語: Sassanid Dynasty ),(226年-651年)又譯薩桑王朝(226年-651年)。薩珊王朝系古代波斯最後一個王朝﹐因其創建者阿爾達希爾的祖父薩珊而得名。是波斯在公元3世紀至7世紀的統治王朝,亦是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國之後的首次統一,被認為是第二個波斯帝國。因其創建者阿爾達希爾一世的祖父薩珊而得名。226年,薩珊王朝滅帕提亞王朝後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新波斯帝國,它長期與羅馬、拜占庭帝國、嚈噠人作戰,疆域常有變化,但一直控制着伊朗高原屬於今天伊朗的部分,今屬伊拉克的兩河流域,和今日土庫曼斯坦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西部的大片地區。薩珊王朝崛起時,瓦解了當時已趨末路的貴霜帝國。後又長期與羅馬和拜占廷爭霸。科斯洛埃斯一世(即庫思老一世)在位時,王朝處於極盛時代,其統治範圍西抵幼發拉底河,南臨波斯灣,北達高加索亞美尼亞、中亞阿姆河,東至帕米爾高原。庫思老一世之孫庫思老二世·帕爾維茲曾大肆擴張,一度占領了古波斯帝國的絕大部分省區,但最終被拜占廷的希拉克略一世皇帝擊敗,庫思老二世被廢,不久後被殺,帝國實力大傷,政局激烈動盪,迅速走向崩潰。637年阿拉伯人入侵,642年王朝傾覆,651年,末代國王伊嗣俟三世在中亞木鹿(今土庫曼斯坦馬魯)[1]。其子俾路斯逃亡至東土大唐,任右武衛將軍,當時唐朝唐高宗當朝。

歷史

薩珊家族崛起於伊朗西南部法爾斯(「波斯」本來就是這裡的古名)。王朝的始祖薩珊是瑣羅亞斯德教的祭司。3世紀初其子帕佩克據其根據地斯塔赫爾(今Istakhr)自立為王。224年帕佩克之子阿爾達希爾一世(224~241在位)推翻帕提亞王朝(安息帝國),226年在泰西封加冕,自稱諸王之王。他進而占領原帕提亞帝國的廣大地區,建立中央集權的薩珊波斯封建帝國;又北征亞美尼亞,粉碎帕提亞遺族與大月氏人的聯合,鞏固了帝國的邊境。他以祆教為國教。

沙普爾一世(241~272在位)使羅馬帝國受到3次極沉重的打擊。第3次大敗羅馬軍於埃德薩附近,俘羅馬皇帝P.L.瓦勒里安(260)。他所統治的領土共有27省,東境遠達今錫爾河流域和印度河的中上游。沙普爾一世自稱伊朗和非伊朗的諸王之王。為了統治多民族的帝國的需要,他扶植摩尼所創立的世界宗教。他死後,摩尼教遭到迫害。

4~5世紀,薩珊王朝與西鄰拜占庭帝國不斷進行戰爭,互有勝負;在東境則先後受遊牧民族——匈奴的一支匈尼特人和嚈噠人的威脅。薩珊王菲魯茲(又稱卑路斯,457~484在位)抵禦嚈噠人,戰死。其時王室衰弱,貴族專橫。菲魯茲之子卡瓦德一世(488~496,499~531在位)企圖利用瑪茲克運動抑制貴族專橫,498年被貴族推翻。501年他靠嚈噠人的支持恢復了王位。

卡瓦德一世之子庫斯魯一世(531~579在位)統治期間,帝國達於極盛。他在嗣位前3年,即與祆教僧侶合謀,鎮壓了瑪茲達克教派;嗣位後實行一系列改革。增加國庫收入,緩和國內矛盾,又依靠小貴族,讓他們擔任地方行政職務,從而降低少數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的作用。約558年,他與西突厥聯合,擊潰嚈噠。572年,為了斷絕拜占庭從海上取得中國絲綢的通路,占領了也門。以後,拜占庭又與西突厥聯合,發動對伊朗的長期戰爭。

庫斯魯一世之子霍爾米茲德四世(578~590在位)繼續與拜占庭的戰爭。在國內,他企圖依靠基督教徒加強自己的地位,繼續執行抑制大貴族的政策,因而觸怒大貴族和瑣羅亞斯德教的僧侶,結果被推翻。其子庫斯魯二世(590,591~628在位)繼位不久,602年,對拜占庭發動戰爭,征服了整個小亞細亞,洗劫敘利亞,占領安條克、大馬士革耶路撒冷,最後於619年占領埃及,他以此得到帕爾維茲(Parvīz,意為勝利者)的稱號。

622年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收復小亞細亞,627年進至底格里斯河中游地區[2]

庫斯魯兵發也門,打破了半島政治格局和社會結構的平衡,這對阿拉伯社會的重新洗牌起到了助推作用。更富戲劇性的是這,這場變革爆發出的能量,最終導致薩珊王朝的傾覆。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南征北戰,短短二十餘年間,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半島已統一在真主的大旗下,然後穆斯林四出征服,而波斯帝國也被他們列入了征服的名單。637年,阿拉伯軍隊在賽爾德·本·艾比·瓦戛斯率領下,大敗薩珊軍於卡迪西亞,攻下泰西封。這時距庫斯魯征服也門,僅過了62年。642年奈哈萬德之役決定了薩珊帝國的滅亡。末王伊嗣俟三世於651年在木鹿被一個磨坊主殺死。其子俾路斯逃亡至東土大唐,任右武衛將軍,當時唐朝由唐高宗當朝。

視頻

薩珊王朝 相關視頻

薩珊王朝的建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