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年橋 (蘇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年橋

圖片來自newton

萬年橋是江蘇蘇州胥門外橫跨護城河上的一座橋樑。胥門是蘇州古城西面的古城門之一,始辟於春秋時期,是吳國都城的古城門之一,城門尚存。

萬年橋在明朝初年已建成,跨度為100米。

介紹

明朝嘉靖年間,嚴嵩在視察蘇州後,極為欣賞蘇州精美的橋樑,於是徵召工匠、採買石料,在故鄉江西省分宜縣城外的袁水之上建造了萬年橋,但一些學者認為,蘇州萬年橋在1556年被拆卸運往江西省分宜縣重建。直到200多年後的1740年(乾隆五年),蘇州萬年橋才由蘇州知府汪德馨重建為一座三孔石砌墩台木橋。

明清時代,胥門外萬年橋一帶是僅次於閶門外的蘇州第二商業中心,號稱「金閶門,銀胥門」。明清時期蘇州城市經濟「對外開放」示意圖。1759年由徐揚繪製的《盛世滋生圖》(又名《姑蘇繁華圖》)細緻地表現明清時的蘇州城西部閶門、胥門外山塘街南濠街、皇亭街、萬年橋大街、棗市街人口密集和商業繁盛的情形。在1860年的庚申之劫中,蘇州城外商業區全部被戰火摧毀。戰後,萬年橋地區得到部分恢復,集中不少木行,公所會館,鴻生火柴廠等近代工業也在此設廠;還有開往洞庭東西山、光福鎮木瀆鎮的輪船局。

1952年,萬年橋舊木橋面全部拆除,改為鋼筋水泥土橋面。2004年世遺會前又拆除鋼筋混凝土橋面,改建成三孔拱橋,外表貼花崗石,並放置楹聯,欄杆用城磚砌築。萬年橋西則修建了蘇州城建規劃館,2004年,世遺大會在此召開[1]

參考文獻

  1. 黃翊華:五百年間萬年橋蘇州雜誌2004年第5期,200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