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藏書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藏書票可以說是一種小型的版畫,本來用來貼在書本封面內外,作為自己藏書的標誌,和藏書印一樣。透過一張刻畫圖案的版,我們用油墨或其他顏料將版面的圖形轉印在紙張上,這就是「版畫」。版畫可大可小,大的可以做到如全開或二全開甚至四全開般大小,也可以只做數吋大小或數公分大小的迷你版畫,而「藏書票」即是類似迷你版畫的一種微型版畫[1]。一般人會把藏書票貼在愛書的扉頁里,標示書籍擁有者的身份;也有人專門四處搜集藏書票,把它當作收藏品般地珍藏。

歷史

藏書票的正確起源已無可考據,但據多數學者指出,大約在十五世紀時,在今德國境內,由中國西傳到歐洲印刷術尚不稱興盛,技術亦不夠純熟,印刷物無法大量生產,故當時的書籍非常昂貴,除了皇室貴族的私人圖書館,或修道院典藏的書籍,一般平民並不易擁有書籍,但即使如此,貴族所珍藏的書籍仍不時遭竊,甚而被他人占為己有,所以貴族們就把自己家族的族徽,刻在木板上,然後用顏料將這個木板上的圖形轉印在紙張上,並註明當時社會通用的拉丁語EX-LIBRIS這句話,也可以英文的「Bookplate」稱之,表示「這是我的書」、「我的圖書館」、「予以藏之」等意,最後再將這張小小紙片浮貼於書本扉頁的空白處,讓看到這本書的人都能夠知道書籍所有權人的身份,這就是「藏書票」。而藏書票除了標示出藏書者的身份外,貴族們製作它的另一個用意,就是要向世人炫耀自己顯赫的地位,借着擁有昂貴書籍的強大財力,證明貴族地位與一般市井之徒的不同,所以,有人稱藏書票為「貴族的身份證」[2]

流行

早期的藏書票主要是作為藏書的標誌,直至十九世紀末,藏書票才普遍流行和廣泛被使用。近代藏書票的內容也日漸豐富,從生活中的物品到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也成為藝術家的取材對象。因着藏書票的藝術性,很多人喜愛收藏及研究它們。

中國

在中國其實也有一項類似藏書票的發明。它起源於隋唐、發展於兩宋、盛極於明清。許多士人會把自己的姓名別號頭銜齋館書房名稱刻在印章上,直接把它印在書里,用意跟藏書票是一樣的,因為看到藏書章的人,也能立刻知曉書籍所有權人的身份。藏書章屬篆刻藝術的產物,只有文字,與藏書票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少了圖案的變化,但這反而是它最大的特色,然而和圖文並茂的藏書票相比較,藏書票的豐富度要較藏書章稍高一些;另外,因為古代東西方國家裝訂書籍的方式不同,也直接影響了藏書票與藏書章的發展,古代東方國家如中國日本等,書籍的紙張都是以手工製造薄薄的軟紙,適合藏書章按印;而西方的國家卻是用硬紙厚皮精裝,用藏書票黏貼則較為理想。但以現代書籍裝訂技術來說,多採用機器製造的紙張平裝,因此藏書票的使用仍是較合適的。且藏書票多變的圖文,也具有妝點書籍的美化作用,藏書者在書里使用藏書票,絕對比一般人習慣在買來的書籍上簽名,更具有藝術效果,益發增添了幾分價值感。 中國國家圖書館從館藏書中發現目前已知最早藏書票為1910年的「關祖章藏書票」。

視頻

藏書票 相關視頻

藏書票微課視頻
藏書票木刻製作步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