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蜉蝣(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蜉蝣(詩經)

【原文】

蜉蝣之羽(1),

衣裳楚楚(2)。

心之憂矣,

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

采采衣服(3)。

心之憂矣,

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4),

麻衣如雪。

心之憂矣,

於我歸說⑤?

【注釋】

①蜉蝣(ju you):一種壽命極短的蟲,其羽翼極薄並有光澤。

② 楚楚:鮮明的樣子。

③采采:華麗的樣子。

④掘:穿,挖。閱:穴, 洞。

⑤說(shui):止息,歇息。

【譯文】

蜉蝣羽翼薄又亮,

像你衣服真漂亮。

我的心中多憂傷,

我的歸宿在何方?

蜉蝣羽翼薄又亮,

像你衣服真華麗。

我的心中多憂傷,

我將安息在何方?

蜉蝣初生穿穴出,

像你麻衣自如雪。

我的心中多憂傷,

我將歇息在何方?

【讀解】

看蜉蝣而嘆人生,絕非無病呻吟。倘若人們自以為蜉蝣生命 短暫(不過一天時間,朝生暮死)而沾沾自喜,加以嘲笑,這種 心態無異於五十步笑百步,實際上也是在嘲笑自己。

人生何其短暫:彈指一揮間,轉眼就是百年。誰能抗拒死亡 的到來?

咱們的祖先,大多只看到眼前的實際利益。要麼立功立德立 言以求千秋萬世不朽,要麼縱情聲色犬馬及時行樂,要麼求仙訪 道以圖長生不老。大概,弗洛伊德所說的「死亡本能」在咱們祖 先身上表現得特別突出。我們不妨把這叫做「向生而死」:它看重 現世,只顧今朝,哪管身後。這同蜉蝣營營苟苟的一生又有什麼 本質上的差別? 與此相反的態度是「向死而生」:既然死亡是不可超越的絕對 界限,那麼死後人的歸宿在哪裡?由此思索短暫的一生怎麼度過, 對死後有什麼影響?人生的一切根本問題,在這種思索之中都要 被一一檢視和審查。

這是基於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和深刻反省。我們從《蜉蝣》中 讀到了這種反省,在庸庸碌碌的嘆息中聽到了空谷音似的反響。[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