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蜱叮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蜱叮咬可引起硬皮病,美國薩爾州立大學醫院皮膚科專家Koch醫師說,當病人被蜱叮咬後,在叮咬局部皮膚未見遊走性紅斑,而在全身出現眾多小的繼發性皮損時,應疑為包柔螺旋體感染,這主要見於美國。

基本內容

蜱叮咬可引起硬皮病,美國薩爾州立大學醫院皮膚科專家Koch醫師說,當病人被叮咬後,在叮咬局部皮膚未見遊走性紅斑,而在全身出現眾多小的繼發性皮損時,應疑為包柔螺旋體感染,這主要見於美國

疾病描述

全世界已發現硬蜱700多種,我國有100餘種,世界有軟蜱100多種,我國有10餘種。蜱生活史分卵、幼蟲、稚蟲(若蟲)、成蟲四個時期,不論是軟蜱或硬蜱在生活過程中需要更換一至數個宿主,不僅吸血損害皮膚,而又是森林腦炎、Q熱、野兔熱、鼠疫、布氏桿菌病及蜱媒出血熱、蜱媒斑疹傷寒、非洲蜱咬熱等疾病傳播媒介。常叮咬、兔、羊、、鼠等動物,吸吮血液,也偶爾叮咬人。常棲居於牆壁、石縫、草地、樹林及動物的巢穴處[1]

症狀體徵

蜱侵入人體後用喙器刺入皮膚吸取血液,吸血時間的長短和蜱的種類有關,有的蜱可在體錶停留1至數日,開始叮咬時不覺疼痛,叮咬後24~48h局部出現不同程度的炎症反應,輕者局部僅有紅斑,中央有一蟲咬的瘀點或瘀斑,重者瘀點周圍有明顯的水腫性紅斑或丘疹、水皰,時間稍久可出現堅硬的結節,抓破後形成潰瘍,結節可持續數月甚至1~2年不愈。軟蜱刺傷後有時能引起組織的壞死。我國新疆發現的鈍緣蜱叮咬後形成多發性堅硬的結節及出血性損害,約經2周局部癢痛才達高峰,3周後才開始消退,它又是回歸熱的傳染媒介[2]

疾病病因

蜱又稱「壁虱」,屬於蛛形綱蜱蟎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有些寄生於人和動物的體表或體內,直接造成危害或作為中間宿主,傳播各種病原體。蜱分為兩類,一類是體表較硬,背部和腹部有質板的稱硬蜱;另一類是軀體較軟,無質板的稱軟蜱。

病理生理

蜱為人、家畜及野生動物體外寄生蟲,無論是幼蟲、稚蟲、成蟲均能吸血。硬蜱多在白天叮咬宿主,且吸血時間長,而軟蜱多在夜間吸血,叮咬宿主吸血時間短,由1~2分鐘至1h左右,有些硬蜱町日夜吸血。吸血時將蜇肢和口下板同時刺入宿主皮內,口器可牢牢地固定在宿主皮膚上,驚嚇時也不離去,若強行拔除,易將假頭斷折於皮膚內。在吸血的同時還可分泌性質尚不明了的抗凝劑及毒性物質注入皮內。蜱的嗅覺極為敏感,能在幾米之外嗅到宿主的氣味,爬到1米高的樹葉或草尖上等候覓食,當人和動物經過時,突然跳到人和動物的身上,伺機吸血。不僅可咬傷皮膚,而且是螺旋體立克次體病毒細菌感染的媒介。

視頻

蜱叮咬 相關視頻

蜱叮咬病症狀一般均較輕微
被蜱叮咬要小心,可能會感染萊姆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