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血證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血證論》,中醫臨床醫學專著。唐宗海著。書成於光緒十年(1884),現存有光緒十年刻本及嗣後刊刻的十餘種刻本。光緒十六年唐氏家藏板刻本其後附有《醫學一見能》。光緒十八年江順成書局出版唐氏《中西匯通醫書五種》,收錄此書於其中。1958年及197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鉛印本。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第1卷總論,首述了陰陽水火氣血,臟腑病機,脈證和用藥宜忌。第2—5卷分論了血上干證治、血外滲證治、血下泄證治、血中瘀證治、凡32證。第6卷為失血兼見諸證,分論了癆瘵、症瘕、積聚等,凡與失血有關各症,無不備舉。第6、7卷方解,編列了本書引用各方,附以解說。本書對血證診治重視氣血調理,認為「人之一身,不外陰陽,而陰陽二字,即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氣血,水即化氣,火即化血」(卷1)。對血證病機,認為氣逆、氣盛形成血證。吐血、咳血、咯血,均為脾不能統攝,升降失調,元氣不攝所致。氣血互有關聯,血證可影響氣之病變,如氣脫、氣滯等症。血證治則應從理脾調氣,和氣為主,氣血調和,功能始可恢復。關於治血證具體措施,本書提出止血,消瘀,寧血,補血四法最為重要。主張治血證不僅止其溢出之血,還要重視消瘀以止其經脈中未曾溢出之血。同時,還指出男女血證,治各不同。血證自古少有專書,本書專論血證,論述較系統、全面,辨證論治法則清晰,頗有獨到之處,對後人很有啟發。該書一再刊行,有一定影響。

作者簡介

唐宗海(1851—1908),字容川,清末四川彭縣人。倡導中西醫匯通,為近代中醫界「匯通派」代表人物之一。早歲習儒,繼而潛心醫學,廣覽方書,醫術造詣頗深。後考中光緒己丑科(1889)進士,授禮部主簿。其間嘗遊歷上海、廣東等沿海地區,對當時傳入中國的西洋醫學知識頗感興趣。唐氏雖曾涉足仕途,而以醫名世。在醫療實踐中汲取名醫診治失血大法,歷時11年,完成本書,系統總結了治血證的理法方藥。為中醫治療血證提供了有益經驗。其他著作尚有《中西匯通·醫經精義》2卷、《本草問答》、《傷寒論淺注補正》、《金匱要略淺注補正》,連同《血證論》,合刊為《中西醫匯通醫書五種》。此外還有《醫學一見能》。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血證論 相關視頻

中西醫臨床醫學是什麼,跟臨床醫學有什麼區別
81.『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及實力強院校,你想了解嗎?

參考文獻

  1.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2.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