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裴岑紀功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裴岑紀功碑
圖片來自gai8

裴岑紀功碑,全稱敦煌太守裴岑紀功碑,是清代將領岳鍾琪新疆巴爾庫爾地區發現的記載漢代將領裴岑戰績的石碑。2019年5月為止,裴岑紀功碑是新疆境內發現的立碑時間第二早且最早被重新發現的東漢碑刻。

裴岑碑的稱呼說明

自石碑被發現後,石碑的名稱並沒有統一過。裴岑紀功碑敦煌太守裴岑紀功碑漢敦煌太守裴岑紀功碑東漢裴岑紀功碑東漢永和二年碑裴岑碑等名稱都出現在了不同的記載之中。

裴岑碑的發現與現狀

雍正七年(1729年),大清寧遠大將軍岳鍾琪征討準噶爾時在巴爾庫爾城西(今新疆哈密市巴里坤縣境內)發現了裴岑碑並遷往將軍府。但也有學者認為早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張寅的《西征紀略》之中「原上有碑,篆文甚古,只新全師三字可識,余悉漫漶」是對此碑的描述。石碑被發現後有言論表示石碑已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被裘文達公移置敦煌,但有學者指出嘉慶十年(1805年),王昶的《金石萃編》以及1941年呂少卿的《重修敦煌縣誌》都表示石碑一直保存在城北門外的關帝廟的碑亭處,裘只是拓得拓本帶回內地,從而天下皆知。紀昀曾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談到:「「其事不見後漢書,然文句古奧,字劃渾樸,斷非後人所依託。以僻在西域,無人拓摹,石碑鋒棱猶完整。」可見當時石碑的完整程度,後因棰拓次數過多,石碑遭到了損傷並導致後來的拓片質量越來越差,以至於關於石碑內容出現了分歧。1931年,馬仲英進軍新疆,守城軍燒毀關帝廟,該碑被燒裂。時任民眾教育館館長張鈞對石碑進行了簡單修復後運往仙姑廟的月光樓。然而該年正逢大旱,有人認為是因為移走了石碑故又把石碑遷反原址,不料石碑在過程中破裂[1]。現該碑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內。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申兆定摹刻了一塊四面刻字的石碑,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參考文獻

  1. 李學明. 漢韻胡風巴里坤 (PDF). 鄭州: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12 [2019-06-22]. ISBN 978780765756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