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伯利亞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伯利亞蝗
xi bo li ya huang

中文學名:西伯利亞蝗

拉丁學名:Gomphocerussibiricussibiricus

目:直翅目

綱: 昆蟲綱

西伯利亞蝗,國外分布於前蘇聯的西伯利亞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國內分布於新疆、內蒙古和黑龍江、吉林地區的夏秋牧場上,在甘肅的部分地方亦有分布。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牧草和農作物為主要食料,喜食的植物有天山賴草狐茅牛毛草芨芨草冰草細柄茅三棱草野蔥蒲公英馬藺小麥等,常對牧草造成嚴重損失。[1]

形態特徵

成蟲體形中等偏小,暗褐色,頭頂端較鈍,顏面傾斜,頭側窩明顯,呈狹長四方形,雌雄兩性觸角頂端明顯膨大,尤其是雄性更為明顯,膨大呈錘狀,觸節中段一節的長度為其寬度的3倍(雄性)或2-2.25倍(雌性)。雄性前胸背板明顯地呈圓形隆起,中隆線呈弧形,而雌性的較平坦,前有背板側隆線明顯,在溝前區呈弧形彎曲,前翅到達或略超過後足股節的頂端,緣前脈域基部明顯膨大,雄性前翅的前、後肘脈部分或全部彼此相結合,中脈域很寬,有整齊的橫脈,雄性前足脛節特別膨大,近乎梨形,雌性正常。體長:雄性17.1-23.4毫米,雌性19-25毫米,前翅長:雄性11.6-16.5毫米,雌性12-14.7毫米。蝻:雌雄兩性皆4齡。1齡:觸角13-14節,翅芽很少,位於中胸及後胸側板兩側,具不明顯的縱脈。2齡:觸角16-17節。翅芽頂端到達後胸的後緣,有明顯的縱脈。3齡:觸角18-20節。翅芽到達腹部第一節,並在背後合攏。4齡:觸角22-23節,翅芽較長,前翅芽到達第三腹節,後翅芽到達第四腹節。卵:卵位於卵囊內,卵囊常呈不規則菱形或長桶形,中部略彎,長7-15毫米,暗黑色或褐色,一般含卵7-15粒,少者3粒,最多可達18粒,卵長卵形,微彎曲,長5-6.5毫米,寬1.2-2毫米。

分布與危害

國外分布於前蘇聯的西伯利亞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國內分布於新疆、內蒙古和黑龍江、吉林地區的夏秋牧場上,在甘肅的部分地方亦有分布。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牧草和農作物為主要食料,喜食的植物有天山賴草、狐茅、牛毛草、芨芨草、冰草、細柄茅,三棱草、野蔥、蒲公英、馬藺、小麥等,常對牧草造成嚴重損失。

技術要點

草原蝗蟲微孢子蟲繁殖與應用的主要技術要點;第一:篩選產孢量高的蝗蟲種類,待生長為五齡時人工接種微孢子蟲,接種後20-30天,通過隨機取樣,確定最大產孢量時機,獲得大量微孢子。第二:人工飼養蝗蟲的飼料配方基本為綠色植物和麥麩,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的凝膠以及防止蝗蟲在正常生長過程中生病的抗菌素。人工飼養蝗蟲必須在人工小氣候飼養箱內進行,或有人工自動調節溫、濕度的養蟲室,要求的溫度為30-35度,濕度為(對相濕度)30%左右,飼養室內必須有通風設備,以提高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的蝗蟲成活率。第三:將含有微孢子的蝗蟲,通過粉碎、過濾、離心以獲得微孢子液,最後通過分層分離則可得到比較純的微孢子濃度液,並通過取樣鏡檢得到單位體積內的含孢量。第四:在人工飼養過程中,不僅要保持一定的溫度、濕度,而且要採用熱光源全光照(24小時),以加速蝗蟲的繁殖周期,增加產孢量。分離出的孢子濃縮液在-10度下可以保存一年,存活率在90%以上。第五:美國利用微孢子大面積治蝗,採用麥麩作微孢子的載體,根據青海的研究,以草地生長的牧草為載體,感染效果更好。因此,可以將微孢子液直接噴施在牧草上,這樣既簡化了工序,又減少了費用,較為經濟、實用。第六:適宜濃度應為每畝0.5×10的9次方/毫升或1×10的9次方/毫升。第七:防止施後雨淋,否則會降低效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