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奈及巴勒斯坦戰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奈及巴勒斯坦戰役(英語:Sinai and Palestine Campaign;土耳其語:Sina ve Filistin Cephesi),發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東戰區。對戰雙方為大英帝國和奧斯曼帝國。而德意志帝國則作為盟友支持奧斯曼帝國。1915年,奧斯曼帝國襲擊蘇伊士運河,戰爭打響。1918年的穆德洛斯停戰協定標誌着戰役的結束。奧斯曼帝國被迫割讓敘利亞及巴勒斯坦[1]。
歷史
1915年1月,德國領導下的奧斯曼軍隊入侵當時的英國保護國埃及所管轄的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標誌着戰役的開端。加里波利戰役後的老兵組成埃及遠征軍和駐巴勒斯坦第四軍並於1916年投入到西奈半島的戰事之中。此次戰役期間,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騎兵師與第五十二低地步兵師成功地把奧斯曼軍驅逐出了該地區。在1916年8月的羅馬尼之戰、10月的馬德哈巴之戰及1917年1月的拉法之戰中,英國三戰三捷。重新占領了埃及大部。隨後,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第二次加沙之戰時在巴勒斯坦南部擊敗了英國的埃及遠征軍。
1917年4月至10月,雙方在南巴勒斯坦對峙。泰爾·埃爾·庫維爾斐之戰、哈雷拉及謝里亞之戰和第三次加沙之戰後,艾德蒙·艾倫比率領英軍占領了貝爾謝巴。在隨後的行動中,大約50英里的奧斯曼帝國領土因埃及遠征軍11月17日至12月30日在穆加爾山脈的勝利及11月10日至14日的耶路撒冷之戰而易手至大英帝國。但由於英國在西線戰場大敗於埃里希·魯登道夫所發動的春季攻勢,埃及遠征軍不得不抽調一部分兵員支援西線。這期間,遠征軍於1917年3月及1918年4月試圖攻占安曼和伊斯薩爾特,但未獲成功。之後,艾倫比的軍隊在美吉多之戰以機動戰的方式再次展開進攻。在圖勒凱爾姆、塔布索爾兩地的步兵戰的勝利使得英軍能夠在奧斯曼帝國前線打出幾個缺口以便沙漠騎兵軍團能夠在猶太丘陵地帶包圍敵方步兵。如此一來,騎兵得以參加拿撒勒之戰與薩馬克之戰。英軍占領了阿福拉、貝珊、傑寧和太巴列。沙龍之戰、納布盧斯之戰及第三次外約旦攻勢中接二連三的敗北讓奧斯曼帝國損失了三個軍。帝國數千兵員被俘,大量裝備遭英軍收繳。英國乘勝追擊,占領了大馬士革與阿勒頗。1918年10月30日,奧斯曼帝國簽署了穆德洛斯停戰協定。這一協定宣告了西奈及巴勒斯坦戰役的落幕。英國在戰後接管了巴勒斯坦而敘利亞與黎巴嫩則由法國託管。
該戰役在戰時未獲關注。英國人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場次要的軍事行動。在西奈及巴勒斯坦浪費的寶貴資源對他們來說不如花費在西線戰場上。印度人則對美索不達米亞戰役及占領巴格達城更感興趣。澳大利亞在該戰役中直到其首位官方攝影師弗蘭克·赫爾利於1917年8月來到戰場後才有戰地通訊記者。之前他則在西線報道戰事。而其首位官方通訊記者亨利·古萊特則於當年11月才赴任。
西奈及巴勒斯坦戰役導致新的土耳其共和國在1923年的土耳其獨立戰爭中成立,延續了六百年的奧斯曼帝國退出了歷史的舞台。1932的伊拉克王國,1943年的黎巴嫩共和國、1946年的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以及1948年的以色列和約旦王國依次在原有的英法託管地上建國[2]。
視頻
西奈及巴勒斯坦戰役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第一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戰爭 ,鐵血網,2020-8-1
- ↑ 西奈,巴勒斯坦和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