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瓜白粉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瓜白粉病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原圖鏈接

西瓜白粉病又稱白毛博、粉霉博,是由瓜類單囊殼和葫蘆科白粉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西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其次是葉柄和莖。通常在西瓜生長中後期受害較重,造成葉片乾枯、植株早衰,甚至提前拉秧,嚴重影響產量。

西瓜白粉病在中國各西瓜產區均有分布,中國南方和北方無論溫室、大棚及露地栽培的西瓜均有發生,以秋西瓜發生較重,多發生在結瓜期及成熟期。在北方,露地西瓜在夏季發病,溫室及塑料大棚等保護地西瓜全年都可發病。

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應在種植抗病品種的基礎上,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採用以剷除菌源和藥劑保護為重點的綜合防治。

基本信息

中文名:西瓜白粉病

外文名:Watermelon powdery mildew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原圖鏈接

別 名:白毛博、粉霉博

為害植物:西瓜

為害部位:葉片、葉柄和莖

病 原:瓜類單囊殼和葫蘆科白粉菌

病原特徵

病原為瓜類單囊殼(Sphaerotheca cucurbitae (Jacz.) Z.Y.Zhao)和葫蘆科白粉菌(Erysipe cucurbitacearum Zheng & Chen),均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另有報道,真菌子囊菌亞門專性寄生菌單絲殼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ginea (Schlecht ex Fr.) Poll)、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ocearum DC.)以及葎草單囊殼菌(Sphaerotheca humuli DC.Burro)也能引起西瓜白粉病。

形態特徵

2種病菌的無性態相似。分生孢子梗無色,圓柱形,不分枝,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單胞,橢圓形至長圓形,串生。有性階段均產生閉囊殼,球形,褐色,無孔口,表面有菌絲狀附屬絲。兩者的主要區別是閉囊殼內子囊數和子囊內子囊孢子數目。

瓜類單囊殼:閉囊殼生於白色至淡灰色的菌絲表面,較常見,每一閉囊殼內只有1個子囊,闊卵圓形或近球形,無小柄,每個子囊內有8個單細胞、無色、橢圓形的子囊孢子。

葫蘆科白粉菌:閉囊殼生於灰黃色至銹褐色的菌絲層內,較少見,直徑80-140微米;每一閉囊殼內有4-39個子囊,一般10-15個,子囊卵圓形或橢圓形,每個子囊內只有2個單細胞,無色,橢圓形的子囊孢子。

生理特性

病菌分生孢子萌發要求的濕度範圍較大,相對濕度25%以上即可萌發,葉面上有水膜時反而對萌發不利。分生孢子萌發適溫為20-25℃,溫度範圍10-30℃。-1℃以下,孢子很快失去活力。除侵染西瓜外,還可侵染筍瓜南瓜西葫蘆稜角絲瓜、黃瓜、香瓜、甜瓜、倭瓜、香南瓜、葫蘆、瓠子、茅瓜等。

為害症狀

西瓜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其次是葉柄和莖,一般不危害果實。發病初期葉面或葉背產生白色近圓形星狀小粉點,以葉面居多,當環境條件適宜時,粉斑迅速擴大,連接成片,成為邊緣不明顯的大片白粉區,上面布滿白色粉末狀霉,嚴重時整葉面布滿白粉。葉柄和莖上的白粉較少。病害逐漸由老葉向新葉蔓延。發病後期,白色霉層因菌絲老熟變為灰色,病葉枯黃、捲縮,一般不脫落。當環境條件不利於病菌繁殖或寄主衰老時,病斑上出現成堆的黃褐色的小粒點,後變黑。

發生條件

西瓜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與溫濕度和栽培管理有密切關係,在栽培管理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的田地容易發生,氮肥過多、植株徒長、土壤缺水、灌溉不及時則病勢發展快、病情重,灌水過多、濕度增大、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或靠近溫室大棚等保護地的西瓜田發病也重。西瓜的不同生育期對白粉病的抵抗力也不同,一般是苗期或成株期的嫩葉抗病力強。

發病流行規律

我市常年5-6月和9-10月為該病盛發期。一般是秋植瓜發病重於春植瓜,但5-6月份如雨日多,田間濕度大時,春植瓜的發病亦重。病菌附着在土壤里的植物殘體上或寄主植物體內越冬,次春病菌隨雨水、氣流傳播,不斷重複侵染。該病對溫度要求不嚴格,但濕度在80%以上時***易發病,在多雨季節和濃霧露重的氣候條件下,病害可迅速流行蔓延,一般10-15天後可普遍發病。但當田間高溫乾旱時能抑制該病的發生,病害發展緩慢。如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枝葉鬱閉的田間,該病***易流行。

目前一些瓜農在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上有不當之處,如用水量不足,噴藥時只將藥液噴灑在西瓜葉片的正面,而葉片背面未噴有藥劑;噴施時不夠均勻、漏噴現象嚴重。這就是有些瓜農雖然每7-10天施藥1次,但防效仍然較差的原因。因此,應採取有效措施。 [1]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和採取高畦深溝種植方式,畦上覆蓋地膜,重點加強瓜期後的田間管理,合理整枝,適時摘除病重葉和部分老葉,以利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減少病菌的重複侵染。

2、抓住西瓜愛水怕水的特性,採取乾乾濕濕的灌灑方式,雨後注意排水,防止瓜田受浸和田間漬水,連續降雨過後應搶晴施藥,以防止該病在瓜田迅速流行蔓延。

3、做好施肥工作,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的施肥方式,氮、磷、鉀配施。西瓜後期追肥應以複合肥為主,儘量少施或不施尿素,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加強栽培管理,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施用,防止偏施氮肥。培養健壯植株。注意及時進行植株調整,防止葉蔓過密,影響通風透光。及時剪掉病葉燒毀,防止蔓延。

5、西瓜白粉病藥劑防治的重點是做好發病初期的施藥工作,施藥後如病情繼續發展。噴施時應做到水量充足,葉片背面都要噴施,全田應均勻噴灑,防止漏噴。 [2]

病害區別

西瓜的葉部病害很多,主要有西瓜白粉病、西瓜炭疽病西瓜煤污病西瓜葉枯病西瓜黑斑病西瓜蔓枯病西瓜黏菌病、西瓜細菌性角斑病、西瓜疫病西瓜斑點病西瓜褐腐病等,這幾種葉部病害的病狀特徵相近,但又存在區別。其中,西瓜白粉病初發生為白色近圓形小粉斑,以後向四周擴展,病後期,白色粉斑因菌絲老熟變為灰色,並長出許多黑色小點。西瓜炭疽病初為圓形淡黃色水漬狀小斑,後變褐色,邊緣紫褐色,中間淡褐色,有同心輪紋和小黑點,外圍常有黃色暈圈,病斑上的小黑點和同心輪紋都沒有西瓜蔓枯病明顯,病斑顏色較均勻。西瓜煤污病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灰黑色或炭黑色菌落,呈煤污狀。西瓜葉枯病發病初期葉上長褐色小斑點,周圍有黃色暈,病斑近圓形,有微輪紋。西瓜黑斑病初生水浸狀小斑點,分布在葉緣或葉脈間,後擴展為圓形至近圓形暗褐色,上具不大明顯輪紋。西瓜蔓枯病初期出現褐色小斑點,逐漸發展為有同心輪紋的不規則圓斑,老病斑出現小黑點,於枯後呈星狀破裂。

西瓜黏菌病初期在葉片正面形成淡黃色小斑點,表皮粗糙或略凸起,呈瘡痂狀,乾燥條件下形成白色硬殼,剝開後呈石灰粉狀。西瓜細菌性角斑病初生水浸狀半透明小點,以後擴大成淺黃色斑,邊緣具有黃綠色暈環,最後病斑中央變褐或呈灰白色破裂穿孔。西瓜疫病初生暗綠色水浸狀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迅速擴展。西瓜斑點病葉斑較小,邊緣褐色至紫褐色,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灰色至灰褐色,病斑中間有一個白色中心,微具輪紋,外圍可見一個黃色暈圈。西瓜褐腐病初生水漬狀小褐點,後擴展成不規則形淺褐色或褐色斑。西瓜褐色腐敗病初生暗綠色水漬狀病斑,後軟腐,病葉下垂,不久變為暗褐色。


相關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