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獨立運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藏獨立運動,簡稱藏獨運動或者藏獨,是主張西藏地區成為一個主權國家的一系列運動。藏區與中原王朝在歷史上有不同程度上的交往和聯繫,唐朝時和吐蕃多次發生戰爭,之後吐蕃分裂,遼宋夏金元部分時期亦受到不同程度上的統治。在清朝中期西藏開始被朝廷直接管治,然而到了清末,在英國影響下西藏主權意識逐漸抬頭,爭議也日囂塵上。中華民國建政後宣稱繼承清朝對西藏的主權,遭達賴喇嘛、大英帝國、蘇聯西藏的故事,與達賴喇嘛談西藏歷史,第245頁、推動分離主義時期的中國共產黨的反對。北洋政府及後續的國民政府雖有派駐拉薩的蒙藏事務機構,但對西藏行政中心噶廈鮮有實際影響。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噶廈談判破裂後訴諸武力,噶廈戰敗簽訂《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條協定》,確立中央人民政府對西藏行使實權。這場1950年的戰事,中國人民解放軍稱之為昌都戰役,藏軍及部分英美法印的媒體或學術著作稱之為中國入侵西藏(Chinese invasion of Tibet)。
1987年爆發大規模血腥事件,不久1989年六四事件爆發,官方的壓力使對立再度升高。當前世界主流國家並不承認其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藏人內部尚且沒有建立起一致的獨立或自治共識,惟西藏獨立運動仍然存有一定的影響力。
歷史背景
1206年成吉思汗進攻西夏時期,衛藏地區部份勢力已表達歸順蒙古之意,1246年西藏正式歸順大蒙古國,繪製地圖並列出向蒙古納貢之清單。
蒙元時期
中原王朝對西藏進行直接管治的歷史始於元朝,元朝時期的西藏政教合一制趨於定型,逐步形成了政教權力的高度統一,便於蒙古人對西藏的統治和治理,而且元朝在西藏還有嚴密和等級森嚴的基層組織。
1240年蒙古征服吐蕃(今西藏)。忽必烈1260年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將西藏薩迦派八思巴封為國師、中原法王,1270年升級建立帝師制度,輔助元朝國政,並設置宣政院,使西藏納入了蒙古的管轄之下,宣政院為專管全國佛教事務的機構,兼管設立於吐蕃的三個宣慰司。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召集擁護自己的各路蒙古宗王在開平府召開忽里勒台大會,舉行例行的大汗選舉儀式,宣佈即蒙古大汗位。忽必烈建號「中統」,意即中原正統。
1271年12月,將國號由「大蒙古國」改為「大元」,宣布大元帝國為繼承於三皇五帝、秦朝、漢朝、魏晉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北宋、金朝統治中原的正統王朝。
1276年,元軍攻入行在臨安府[1] ,南宋滅亡。西藏同步與中原地區進行清查全國戶口,建立驛站系統,並在衛藏地區劃分十三萬戶行政區,十三萬戶上有三個元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