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諾曼·赫伯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諾曼·赫伯特

圖片來自thecanadian

出生    1909年9月1日

逝世    1957年4月4日-47歲

母校    哈佛大學

專業領域  加拿大外交官

諾曼·赫伯特英語:Egerton Herbert Norman,1909年9月1日-1957年4月4日)是加拿大歷史學家外交官。以研究日本歷史著稱。

諾曼·赫伯特1909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父親為傳教士。1939年諾曼加入加拿大外交部, 是加拿大最有才華的公務員之一。

諾曼曾就讀於多倫多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並於1940年獲得博士學位。他的論文以《日本作為現代國家的出現》一書出版,成為戰後日本佔領期間官員們的聖經。

在大學期間,諾曼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其他許多將大蕭條的嚴峻現實與蘇聯關於社會主義烏托邦的主張進行比較的學生亦是如此。

外交官經歷

然而在1940年,他開始了在加拿大外交部的職業生涯,並很快被分配到東京的加拿大公使館擔任語言官員。

1945 年日本投降後,諾曼作為加拿大駐日本使團團長返回東京,他對日本社會的洞察力幫助他為盟軍的領導人提供建議,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根據維多利亞大學歷史學家約翰普萊斯的說法,諾曼推動讓日本人民起草新憲法而不是他們的征服者美國。然而,他的建議並沒有打動美國將日本改造為反對共產主義堡壘意圖。

東京之後,諾曼作為加拿大代表參加了1952年舊金山和平條約的談判,在美國參議院內部安全小組委員會(SISS=U.S. Senate Internal Security Subcommittee) 聽證會上,他兩次被指控不忠和同情共產主義。儘管加拿大政府的調查兩次都無疾而終。他被重新任命為美國和遠東對外事務部負責人。1953年,他被派往新西蘭擔任高級專員,1956年任駐埃及大使,而在調解結束蘇伊士運河危機和幫助啟動第一個聯合國維和行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此舉使時任加拿大外交部長萊斯特·皮爾遜(Lester Pearson) 獲得諾貝爾獎

在外交部工作的18年裡,曾任加拿大在美國、日本、新西蘭、黎巴嫩和埃及的高級職位的代表。[1]

被美國國會非美活動委員會認定為1930年代共產黨學生團體的成員。諾曼隨後於1957年在加拿大駐埃及大使期間自殺。該文件包含有關諾曼在1933年至1935年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就讀期間涉嫌與印度學生共產主義團體有關聯的信息。

跳樓自殺

1957年4月4日上午,加拿大駐埃及大使埃格頓·赫伯特·諾曼 (Egerton Herbert Norman) 從開羅的一棟八層公寓樓跳樓身亡。有人觀察到這位在屋頂上踱步,直到最後他取下手錶和眼鏡,把它們放在外套裡,然後放在護欄上。然後他跳下樓,落在了下面的人行道上,他自殺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但有一件事很清楚:赫伯特·諾曼跳樓自殺,成為加拿大冷戰中最著名和最悲慘的受害者。[2]

證明清白

在1990年再次聯邦調查之前,歷史學家詹姆斯·巴羅斯 (James Barros) 在 1986年出版的一本書重新審視了加拿大政府的無罪辯護。調查發現,雖然諾曼在 1940年之前進行過左翼活動,但他並不是間諜。

今天,諾曼獎學金因其在外交技巧以及為使日本和西方更加緊密所做出的努力而被人們銘記;加拿大駐日本大使館的圖書館以他的名字命名。[3]


著有《日本維新史》、《日本的兵士和農民》、《被遺忘了的思想家》等。

視頻

The Man Who Might Have Been: An Inquiry into the Life and Death of Herbert Norman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