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祥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謙祥益 |
---|
|
謙祥益,全名為北京謙祥益絲綢有限公司(北京絲綢商店),是北京天津著名的"八大祥"之一。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公元1840年),後從天津遷到北京。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全的絲綢專營店。經營的絲綢面料、絲綢服裝及工藝品上萬種,高、中、低檔一應俱全,既有深受我國人民和世界各國友人喜愛的各種真絲綾、羅、綢、緞、紗、絹、縐、紡等大類品種,又有個少數民族同胞喜愛的各種專用綢緞,如各種褲緞、褲錦、金邊綢、龍緞、織錦緞、花素軟緞等等。原是中國的一家老字號綢緞莊,發源於山東省周村,現已分為中國各地的若干家商業企業。[1]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所在:北京市西城區
-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清至民國
- 編號:6-883
- 登錄:2006年
簡介
創建過程
- 「謙祥益」的創辦人孟毓溪,山東省章丘縣舊軍鎮人,是孟子的後裔。早在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孟子第五十五代孟子倫一支,從直隸省棗強縣遷入山東省章丘縣舊軍鎮。孟子倫兄弟初到舊軍鎮時,乃是流亡初定之家,孟家在這裡傳了七代,到第六十一代孟宏謙時,已經「能以耕讀付二弟,寇至則以約眾戒守,差賦則典質與之」。清朝康熙年間,到孟宏謙之子孟聞助時,孟家在財富和科舉上均有收穫,開始發達,發達後購置大量土地並經商(孟家開始經商時間無考,據傳孟家自明朝便開始經商)。當時,章丘縣及鄰縣盛產一種名叫「寨子布」的土布,孟家便在舊軍鎮開設「鴻記布莊」收購寨子布,到周村、濟南等地出售。這一生意世代相傳,到孟聞助第五代孫孟興泰時,已經由行商變成了坐賈,在北京、濟南設立「祥字號」布店,孟興泰便是日後謙祥益的始祖。[2]
- 清朝嘉慶年間,孟興泰之後孟毓溪首先在周村開設「恆祥染坊」。嘉慶末年,資東(孟毓溪)的遠房外甥董連元入店學徒,受到孟毓溪父子的賞識,後來被資東孟傳珠任命為經理,隨之將恆祥染坊更名為「謙祥益」。董連元任經理期間,謙祥益迅速發展,除了周村之外,又在直隸省任丘縣設分號,在上海設住莊。因經營得法,謙祥益積累了大量資金,為了擴大經營,謙祥益經理董連元攜部分資金赴北京開設了分號,建店於1840年以前,具體時間從1820年至1840年說法不一,此即北京謙祥益,店址設於北京前門外東月牆。[2]
- 北京謙祥益此後成為一家實力雄厚的老字號綢布店,是北京絲綢業「八大祥」中最早開業的一家。「謙祥益」意為「謙慎祥和恆為益」,取自《孟子》「滿招損,謙受益」。該名是希望後輩在經營中牢記孟子教誨,以「滿」為戒,並為店鋪的顧客帶來祥和。[3]
發展壯大
- 北京謙祥益創建之後,生意非常興隆。該店在前門外鮮魚口建「謙祥益南號」,光緒8年(1882年)在前門外珠寶市建「益和祥」,光緒28年(1902年)在北京鐘鼓樓建「謙祥益北號」。此外,該店還以北京謙祥益為總店,在中國各地開設分號。[2]
- 1900年庚子事變時,前門外東月牆的謙祥益老號遭到燒毀。宣統元年(1909年),在前門外廊房頭條重建謙祥益老號。清末民初,謙祥益達到鼎盛時期,此時,資東是孟養軒,孟家先後在周村、任丘、上海、濟南、天津、煙臺、蘇州、漢口、青島等地開設20多處謙祥益綢布店,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謙祥益系統,總投資白銀400萬兩,折合銀圓600萬元,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絲綢布匹店。[2]
- 1920年代,北洋政府隨着北伐而倒台,南京國民政府定都南京,軍閥、官僚大多離開北平,北平市場日益蕭條,謙祥益的營業額大幅下降。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華北局勢十分緊張,謙祥益總號從北平遷往上海。1937年七七事變後,謙祥益的生意驟降。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北京謙祥益的經營狀況已極度惡化,後來經資東努力調整經營才有好轉。不久,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形成惡性通貨膨脹,謙祥益剛有好轉的經營又遭重創。[2]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北京,謙祥益的經營也獲得很大改善,1951年在北京前門外長巷頭條建「謙祥益織布廠」。1955年9月,北京謙祥益納入公私合營,實行社會主義改造。[2]
各地變化
- 1949年前後,中國各地的謙祥益共有24家。此後數十年間,中國各地的謙祥益分號,有的關閉,有的改為經營其他商品:上海、天津、蘇州、杭州等地已沒有謙祥益的房產和字號;周村、任丘已沒有謙祥益字號,但應仍有房產;青島謙祥益改營小商品;武漢謙祥益經營五金。北京各家謙祥益情況如下:位於前門外鮮魚口的謙祥益南號已沒有房產和字號;位於北京鐘鼓樓的謙祥益北號後來被改成友誼時裝廠,已沒有房產和字號;位於廊房頭條的謙祥益總號,公私合營時遷至位於珠寶市街的益和祥(現北京謙祥益),其原位於廊房頭條的房產被分配給北京五金交電公司,後被改建為「無量賓館」,外觀保留着謙祥益老號的門面,但內部結構已改變。目前,僅有北京謙祥益、濟南隆祥仍在經營絲綢。
- 如今,北京謙祥益是中國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為全面的絲綢專業店之一,主營絲綢服裝、絲綢面料、絲綢工藝品。[2]
北京謙祥益
- 北京謙祥益在清末時期,主要服務王公貴族、達官顯貴、八旗子弟。清朝滅亡後,消費者變為清朝遺老、黨政要人、社會名流、民族資本家、農村富戶。京劇大師葉盛章、蕭長華、余叔岩、馬連良等人,都曾為謙祥益的常客。京劇科班「富連成」與謙祥益交誼深厚,其服裝多數由謙祥益提供。文化大革命前,北京謙祥益還保存有齊白石、李少春、段祺瑞、徐世昌、蔡鍔等名人的字畫,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均被毀或遺失,現在僅存中華民國三清會總頭魏奇(魏大可)的一幅題字。[2]
- 北京謙祥益在1955年公私合營時遷至位於珠寶市街的原「益和祥」的門面。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部鑑於中國絲綢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以及北京獨特的地理位置,並考慮到謙祥益地處前門商業街,靠近天安門廣場,又具有經營絲綢的經驗,便將其更名為「北京絲綢商店」。2000年,謙祥益進行股份制改造後,將「北京絲綢商店」復名為「謙祥益」,成為「北京謙祥益絲綢有限責任公司」。[2]
- 在前門大街改造工程中,2008年2月,北京謙祥益突然被政府拆遷辦通知拆遷。此後,北京謙祥益以此處門面已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為由,拒絕拆遷,最終開發商在政府支持下,迫使北京謙祥益簽訂了有條件回遷協議,北京謙祥益雖然仍可在兩年後回遷該門面,但遭受了重大經濟損失。[4]
- 北京謙祥益的總店從公私合營後一直設在珠寶市街的原「益和祥」的門面處。該店位於前門大街五牌樓西側。這座建築的結構同大柵欄的瑞蚨祥的建築結構相同,均為兩層木製天井結構。後來,為了擴大營業面積,填平天井、樓梯改道,但老店的風貌依然存留。益和祥的後院和位於廊房頭條的謙祥益老號的後院相通,就是說有兩個店面、一個後院。改革開放初期,此處還有大批原謙祥益的家具、桌椅等物,後來政府修李大釗紀念館等場館時,這些物品被調撥至他處,如今僅存少量物品。[2]這處原「益和祥」的門面於1995年作為「謙祥益舊址門面」列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作為「大柵欄商業建築」的組成部分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這處門面上懸掛的匾額多次更換。2008年時,懸掛的匾額是努爾哈赤第十三代嫡孫兆瑞題寫的「謙祥益」。
- 此外,位於廊房頭條11號的「謙祥益老號舊址門面」是北京市西城區普查登記文物[5],現為北京坊的組成部分。
天津謙祥益
漢口謙祥益
青島謙祥益
- 青島謙祥益開設於1911年,位於北京路9號,為三層樓房,約建於1920年代。21世紀初,此處為謙祥益商廈,地上古典風格建築保留,另擴建了地下商場。該樓被列為山東省優秀文化歷史建築。
- 2010年,中山路舊城改造北京路圍合地塊拆遷,謙祥益的建築獲得保留[7]。2011年,關閉了三年的謙祥益掛出橫幅,準備恢復營業[8]。但至今仍未恢復營業。
參考文獻
- ↑ 孟子後裔創辦謙祥益綢緞莊,總部搬到天津,如今改成相聲小劇場,每日頭條,2018-03-17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歷史溯源,謙祥益電子商務平台,於2013-09-16查閱. [2013-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9).
- ↑ 公司簡介,謙祥益電子商務平台,於2013-09-16查閱. [2013-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8).
- ↑ 苦撐的老字號謙祥益,中國網,2008-11-07. [2013-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4).
- ↑ 西城區普查登記項目,西城文化網,2014-06-10. [2014-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 ↑ 王志芳、丁隆昌,漢正街謙祥益布店,武漢文史資料1989年第四輯
- ↑ 北京路拆遷辦法公布 老字號謙祥益保留 ,青島新聞網,2010-03-21
- ↑ 北京路謙祥益醞釀恢復營業 在商界曾輝煌一時 ,半島新聞,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