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100萬次的故事·印第安
![]() |
《講了100萬次的故事·印第安》,作 者:劉錫誠、馬昌儀 編譯,出 版 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時間:2020-06-01,字 數:18.7萬,所屬分類: 童書 > 兒童文學。
圖書簡介
《講了100萬次的故事·印第安》是本書編譯者根據前蘇聯步出版社1864年出版的《北美印第安人的傳說故事》和前蘇聯國家文學藝術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傳說故事》兩書的俄譯本譯出,現將其合為一冊出版,所容納的資料非常豐富、全面,展示了印第安人早期的民間文化。
文化
人類傳統觀念認為,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由人類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與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和傳播的國家或民族的思維方式[1]、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規範[2]、藝術文化、科學技術等,它是人類相互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是對客觀世界感性上的知識與經驗的升華。
作者介紹
劉錫誠,文學評論家、民間文藝學家、文化學者。1957年9月畢業於北京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民間文化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民間文化論壇》雜誌特邀主編。 馬昌儀,著名作家、民間文學家、神話學專家、《山海經》研究專家。
目錄
出版說明 重新發現故事,繼續講故事
上編 北美洲印第安人的傳說故事
神橋
波特拉奇節的來歷
河神和山神
沙斯塔山和灰熊
雷尼爾山和大洪水
貝幣迷
錫山和森林的來歷
庫里山和他的兩個妻子
參考文獻
- 移至 ↑ 淺談英漢民族思維方式差異,行知部落
- 移至 ↑ 民族的社會心理調節主要表現在價值觀、道德規範、風俗習慣和語言,新浪,202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