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讀楊晶.盛世警言.三部曲(墨白)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讀楊晶.盛世警言.三部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讀楊晶.盛世警言.三部曲》中國當代作家墨白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讀楊晶.盛世警言.三部曲

編者按:

由河南省文學院、河南省小說研究會、《大觀》雜誌社、《河南文學》雜誌社主辦,焦作市作家協會、焦作市小說研究會承辦的「楊晶長篇小說《拿錢說事》分享會」將於2023年7月8日在焦作市隆重舉行。為慶祝這一文壇盛事,今特別刊登著名作家、河南省小說研究會會長墨白先生為楊晶先生撰寫的「盛世警言」三部曲評論文章,以饗讀者。

楊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焦作市作協常務副主席,焦作市小說家協會主席,兼解放區作協主席。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文學院首屆文學創作高級研修班學員。焦作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著有長篇小說《危欄》《危崖》《拿錢說事》三部曲,《谷鎮的戲院》,長篇親情散文《多想再叫一聲媽》《讓愛永遠陪伴你》《腳印》,文學作品集《我與文學有個約定》《生命因為遇見你》等12部,300餘萬字。

「盛世警言」三部曲代表了楊晶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一個作家,能有這樣的著作傳世,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墨白

在「盛世警言」三部曲沒有出版之前,我是最初的讀者之一。楊晶每完成一部長篇都會給我,我認真地閱讀並提出自己的意見。同時也參與了「盛世警言」三部曲的每一次研討會的策劃與實施,並在會上談了自己的閱讀感受。

01

裸露的靈魂里缺少懺悔

2005年4月12日,河南省作家協會、河南省文學院在鄭州舉行楊晶長篇小說《危欄》研討會,我做了題為《裸露的靈魂里缺少懺悔》的發言:

閱讀《危欄》(華夏出版社,2005年1月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一個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經歷融入寫作的人。對一個小人物心理路程的準確表達,來自作者對生命的深刻體驗,正是這部小說里所呈現的鮮活的官場生活,才使得我們的閱讀變得濕潤起來。《危欄》對個體生命關注理解,使得這部小說有別於目前流行的那些所謂的官場小說。我對這部小說感興趣的第二點,是小說里的那些讓人難忘的細節。納博科夫對小說里細節的描寫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細節就是一切。」對於細節,不但被像納博科夫這樣的後現代作家所關注,同時也應該是現實主義小說的重要特徵

《危欄》這部小說除去具有上述兩個品質之外,我認為還有一點值得我們關註:小說所表現的社會生活的普遍性和人物的典型性。前些日子報上登過一頂社會調查,說是目前中國老百姓和官員的比例是26:1。我們國家有十三億人,按照這樣計算,「吃皇糧」的人數接近了半個億。如果這個計算科學的話,我們不得不承認,正是這一部分人構成了社會的主流,他們擁有話語權。也可以這樣說,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就掌握在這些人的手裡。而《危欄》所反映的正是這一部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命狀態,這是普遍性。同時,小說里的人物具有典型意義。小說里的主人翁李經緯活得太苦、太累、太辛苦,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那個離他只有一步之遙又老也夠不到的官職。可他就是沒明白,即使他拿到了那個官職,接下來他要面對的仍然是同樣的境遇和尷尬。他不明白那些他所求的部長市長書記和他是同路人,那些官員們同他一樣在求着比他們正高一個階層的人,想着到更高的階層里去,他們和他有着同樣的境遇。如果李經緯不死,他真的去做了某個市的市長,那麼他照樣會為下一個職務去拋頭顱灑熱血。實際李經緯病得很重,我們似乎找不到醫治的方法。這部小說使我們清醒地看到,李經緯是一個能裸露自己的靈魂,卻缺少懺悔意識的典型人物。是的,李經緯為了一官半職活得沒有自己,而這個沒有自己恰恰就成了他自己。我們看到,在他裸露的靈魂里,我們偏偏就找不到懺悔這個詞。事實如此,我們中國人是不需要懺悔的。強盜有強盜的理由,流氓有流氓的理論,這就是李經緯和李經緯們讓我們驚嘆的地方。是的,儘管李經緯的身上有一些光環,可真實的情境是他的肌體和靈魂正在慢慢地腐爛,而使我們吃驚是,對此他並沒有一點的覺醒。能反省自己卻缺少懺悔的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里,舉目皆是,這也包括我們自己。透過文字,使我們對這一點有了清晰的認識和理解,或許正是這部小說的真正用意。

02

罪惡的習慣勢力

2006年6月2日,在焦作出席「楊晶長篇小說《危崖》研討會」,我做了題為《罪惡的習慣勢力》的發言:

我們生活在各種各樣的習慣勢力當中,而「真正的習慣力量立建在懶惰、遲鈍或者慣性之上」 (黑格爾語),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和反省,我們會驚詫地發現,太多可怕的習慣已經構成了我們的現實生活。楊晶的長篇小說《危崖》(河南文藝出版社,1996年4月版)。就講述了習慣勢力成為罪惡根源的故事。小說的主人翁方達成一生的命運和三個女性緊緊相連,而從這三個女性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習慣勢力也正是他人生悲劇的主要因素。

方達成幼年喪父,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對他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對方達成在婚姻上造成傷害的恰恰是他母親。當然,母親的出發點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這是她的準則,而這個準則卻是建立在她自己的情感和價值觀之上。母親表面上是「我一切都是為了你」,而實質卻是為了她自己,她想的是不要對不起死去的姐姐,而她從來沒有想過這樣作對起對不起自己的兒子,她要所謂的良心。她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從來無視兒子的獨立和自由,她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兒子,而不是以人與人之間的民主,不是以人生的自由為基礎。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是父權意識在一個母親身上的體現,霸道的父權意識在我們所處社會裡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勢力。對於方達成來說,這種來自母親的習慣勢力已經構成了無意識的精神暴力行為。

方達成和徐夢茹在大學時戀愛了四年,他為了她從藝術系轉到文學系,徐夢茹也在畢業後放棄了回上海的機會,跟他來到了小城。一面是自己相親相愛的就要成為自己妻子的徐夢茹,一方面是代表着習慣勢力的母親。最後他以犧牲自己一生的幸福為代價,儘管他撕心裂肺,也不願身背一個不孝的名份。「不孝」,同樣是我們這個社會生活中最大的習慣勢力,有多少悲劇的根源就是這兩個字,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長大的方達成,他能承擔起「不孝」這兩個字嗎?方達成妥協了,他最終被這種強大的習慣勢力所征服。一方面他成了這種習慣勢力的犧牲品,另一方面他也認可了這種習慣勢力,從而成了傳承者。後來他對林玉珠無奈地說:「雖說自己受些苦,可我的良心得到了安寧。」

母親強加在方達成身上的婚姻不但毀了方達成,而且毀了南瓜。南瓜傳統的婚姻價值觀念則構成了我們生活中另外一種習慣勢力。在沒有愛情和名存實亡的婚姻里,南瓜的精神整天被仇恨所浸泡,她堅信自己傳統的婚姻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想做陳世美嗎?我就是不離,拖也要拖死你!而南瓜和方達成長達二十年的婚姻冷戰,就建立在被我們社會認可並得到廣泛道德支持的習慣勢力之上。在和南瓜的婚姻上,方達成儘管也反抗,但最終他還是被這個習慣勢力所屈服,最終也沒能突破傳統的婚姻對他構成的網。

習慣勢力使我們對新的事物變得遲鈍和虛偽,習慣對我們已經構成了無意識的壓迫,習慣勢力的一些思想和觀念已經構成了我們人性的弱點,並在我們的生活里不動聲色的得到延續,比如權力意識。雖說現在我們所處社會的法律正在逐漸健全,可是我們民族的權力意識卻沒有絲毫的削減。對於方達成,小說中的林玉珠幾乎成了他愛的化身,這種愛包含着太多的成份:母親、情人、妻子、妹妹,可見林玉珠這個女性對方達成的重要性,但林玉珠同樣是習慣勢力的犧牲品。林玉珠為了幫助自己所愛的人實現「人生價值和理想」,她先是花了幾十萬從北京買來一幅古畫,送給當權者被拒絕,隨後她又去送錢,在又被拒絕之後,只好送上了自己的肉體,結果她染上了艾滋病。林玉珠在勸方達成見陳書記的時候這樣說:「我理解你,知道你的性格,可你想想,這個社會已成了這個樣子,你不順從它行嗎?一個人才有多大力量,你要和它抗爭,那不是拿着雞蛋往石頭上撞嗎,你不這樣,又怎能實現你的理想和價值呢?」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要順從這種習慣勢力。林玉珠的悲劇正是方達成的悲劇,女人是男人的疾病。問題是,像林玉珠這樣一個有經濟實力的個體老闆,一個現代女性,為什麼會有這種強烈的權力意思呢?難道她單單是為了她所愛的人嗎?從表面上可以這樣說,但她的靈魂已經被權力的習慣勢力所奴化。她為什麼不能幫助方達成選擇另外的生活方式呢?人生是可以做出多種選擇的,任何事業都是可以體現人生價值的。只所以會在林玉珠身上能發生本來可以避免的人生悲劇,那是因為她對習慣勢力的認同,這包括方達成在內。

《危崖》對我們所處社會的一些可怕的習慣勢力的展示是充分的,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小說使我們看到,面對可怕的習慣勢力,我們缺少的是警覺和反抗。像小說里的方達成一樣,我們不是沒有挑釁種種習慣勢力的力量,而壓根就缺少對種種習慣勢力的分辨能力,我們並沒有認識到這種習慣勢力對我們所構成的傷害,有時我們還在頌揚這種習慣勢力,甚至成為了罪惡的同謀。對罪惡的習慣勢力的認同,是我們許多社會和人生悲劇的根源。

03

我們的命運是你們的警鐘

2011年3月15日,在鄭州出席由河南省作家協會、河南省文學院、河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焦作市委宣傳部等共同舉辦舉行的楊晶長篇小說《拿錢說事》研討會,我做了題為《我們的命運是你們的警鐘》的發言:

在《拿錢說事》(作家出版社,2010年3月版)里,作者運用了類似《一千零一夜》里敘事結構,讓生活在一個儲蓄罐里的錢幣們依次登場,成為故事的講述者。這裡的錢幣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搞笑」、「命運」、「段子」、「感情」、「紀念」、「鋼蛋兒」、「勸」、「忘不了」等等。在一個仿佛沒有盡頭的長夜裡,這些獲得了人的靈性的錢幣們講述了他們各自不同的生命經歷。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從顯赫的位置上跌落到社會最底層的人的夢境。這個人在夢中遇到了一個鶴髮童顏的老者,老者領他來到了這個小小的儲蓄罐,用平靜的心境傾聽錢幣們的講述:

一個卡車司機在經過艱苦奮鬥創下了擁有上億資產的「運輸公司」之後,過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忘本的他和妻子離了婚。當他受騙後從一個款爺淪落為失去四肢躺在病床上走投無路的窮光蛋時,被他拋棄的結髮妻回到了他的身邊。作者用錢幣「底兒」的講述一方面表達了自己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一方面又完成了對罪惡的懲戒。

在「海報之戀」一章里,錢幣「記」講述了發生在文革時期的一對生前因身份懸殊沒能結合的戀人,在死後最終被埋葬在一起的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作者把故事的起始放在文革的背景下,這對戀人在漫長的生活苦難里不懈地追求着美好的人生理想,在這個被血肉靈光照耀的故事裡我們同時看到了悲劇產生的歷史根源。列寧說,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記」講述的故事在當下人們普遍忽視歷史被金錢和權力所奴役的實用主義社會現實里,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意義。而那個名叫「夢」的錢幣講述的故事裡的主人公在夢中來到了螞蟻王國,擔當了一次救世主的角色。從「如蟻」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作者所宣揚的「正義最終戰勝邪惡,真理最終會戰勝謬誤」的人生信仰。

小紅從偏僻的鄉村來到城市,她是無數個離開家園出外謀生的農民工中的一員。在紛亂的城市裡她抵擋不住貧困帶給她的壓力,為了把自己的家人從貧窮的泥潭裡解救出來,她出賣了自己的肉體。在這裡,她失去的已經不光是一個少女的貞潔,而是人生的尊嚴和那片她賴以生存的土地。她被置放在迷茫的十字路口,成為這個時代從鄉村「漂移」到城市的無數個迷茫靈魂的象徵,她沒了根,成了水色渾濁水塘里的浮萍。作者通過錢幣「小紅」的口在指出時代本質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弱者的深切同情

《拿錢說世》是作者「盛世警言」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在第一部《危欄》里,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能裸露自己的靈魂,卻缺少懺悔意識的典型人物李經緯;在第二部《危崖》里,作者揭示的是我們所處社會裡的頑固的習慣勢力,揭示的是我們對可怕的習慣勢力缺少的警覺和反抗。應該說,這些「警世」的主題在《拿錢說事》里有着更為廣泛的表達:

一個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在下鄉扶貧時,搜集整理了一本貧困地區吝嗇鬼的《笑林廣記》,並當作保護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程做了艱苦細緻的工作,這項工程給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帶來的不盡的歡樂。這個名叫「不摳兒」的錢幣講述的故事既給予了生活中在貧困中的民眾以深切的同情,又給予了惡劣的國民性以辛辣的諷刺。而一個名叫「水月」的錢幣講述的是一個女紀檢幹部在夢境裡參加一個腐敗分子的經驗交流會的故事。在腐敗分子的交流會上發言的人名是由農曆年的紀年名稱構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近一個甲子,這些腐敗分子的名字代表了時光的輪迴,他們在發言中總結概括了在貪污受賄過程中的行為經驗和心理路程,給予了社會現實一個莫大的嘲諷。

「我們的命運就是你們的警鐘。」這是刻在波蘭馬丹涅克納粹集中營萬人墳墓前石碑上的墓志銘。這句話也出現在《拿錢說事》里。現在我之所以把這句話當做文章的題目,那是因為這墓志銘呈現了這部小說所要表達的主題,並且敲響了警告我們這些糊塗的凡人的警鐘。

「盛世警言」三部曲代表了楊晶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一個作家,能有這樣的著作傳世,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2023年6月18日[1]

作者簡介

墨白(1956~),河南淮陽人,中國當代先鋒小說家,劇作家。曾任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文學院副院長,現任河南省小說研究會會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