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俗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謠俗詞》 |
作品名稱:《謠俗詞》 創作年代: 東漢末期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曹操 |
《謠俗詞》是東漢末年曹操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揭示了當時人民百姓的困苦艱難的生活狀況,表達了作者的人民疾苦的關心。
原文
“ | 謠俗詞[1]
瓮中無斗儲, 發篋無尺繒。 友來從我貸, 不知所以應。 |
” |
— 《謠俗詞》,曹操集 |
譯文
看看土瓮沒有一斗糧,
打開竹箱沒有一尺繒。
朋友向我借貸,
不知道怎樣去應承。
作品鑑賞
這首小詩勾畫出一位貧窮之士的窘境。他自己已經沒有一粒米,沒有一尺繒,生活在饑寒交迫之間。從「友來從我貸」可知,他的朋友也已經走投無路了。漢末時期,連年戰亂,曹操的這首小詩描繪的就是當時的一個真實場景。從此可以窺見曹操對下層民眾生活的關注。又希望自己能統一全國,讓世人都笑臉常開,不再擔心溫飽的問題。曹操的心其實是向着人民的。
作者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2]
參考資料
- ↑ 謠俗詞, 古詩文網,
- ↑ 「曹操」詩詞全集(26)首), _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