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穀類食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穀類食物

 

 

 

穀類作為中國人的傳統飲食,幾千年來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在我國的膳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穀類主要是指禾本科植物的種子。它包括稻米小麥玉米等及其他雜糧,比如玉米、小米、黑米蕎麥燕麥、薏仁米、高粱等。穀物通過加工為主食。它主要給人類提供的是50%~80%的熱能、40%~70%的蛋白質、60%以上的維生素B1。

中文名

穀物食品

目錄

定義

成分構造

營養物質

定義

穀類可因種類、品種、產地、生長條件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其營養素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別。

穀類食物包括大米、麵粉、玉米、小米、蕎麥和高梁等。在我國居民的膳食中,約有60~70%的熱能和60%的蛋白質來自穀類,是膳食中B族維生素的重要來源,同時也提供一定量的無機鹽。由於穀類種類、品種、生成大地區、生長條件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其營養成份有很大差別。

成分構造

各種穀粒的構造基本相似,都是由穀皮、糊粉層、內胚乳和胚芽四部分組成。

穀皮是種子的最外層,主要由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組成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糊粉層位於穀皮下層,其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纖維素。在加工較細的米、面中,其中大部分營養素將損失掉。

內胚乳占有全穀粒的最大部分,幾乎全為淀扮,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無機鹽含量都很少。

胚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維生素和一些酶類。

營養物質

穀類所含的營養素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澱粉,平均含量約占碳水化合物的90%,消化利用率很高;其次是蛋白質,一般在7.5~15.0%,燕麥和青稞分別可達15%和13%,由於穀類是我國人民傳統主食,所以它仍是我國居民膳食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在穀類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含量中,賴氨酸的含量較低,尤其是小米和小麥中賴氨酸最少。馬鈴薯的蛋白質中賴氨酸很豐富。玉米蛋白質中缺乏賴氨酸和色氨酸,而小米和馬鈴薯中色氨酸較多。因此,把多種糧食混合食用,可以起到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穀類蛋白質的營養價值。穀類中脂肪含量一般都不高,約2%。

穀類含無機鹽約1.5~5.5%,以穀皮和糊粉層含量最多,其中約一半為磷。穀類的Ca含量並不高,每百克含40~80mg,而Fe更少,每百克含1.5~3.0mg。穀類是我國居民膳食中維生素的重要來源。泛酸、尼克酸、硫胺素和核黃素的含量依次減少。在小米和黃玉米中,還含有少量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

精製大米和麵粉,由於谷胚和穀皮被碾磨掉,使維生素含量明顯減少。為提高膳食中穀類的營養價值,可以採取多種糧食混合食用,如穀類與豆類和薯類混合食用,能達到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和氨基酸平衡。為了減少穀類B族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丟失,糧食碾磨和加工不可過度精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