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豐田裡莊尾福德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豐田裡莊尾福德祠
圖片來自mapio

豐田裡莊尾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潭子區嘉仁里的土地祠,曾因廟地遭變賣,由居民上網募捐,與其他縣市民眾一同贖回土地。

歷史

豐田裡莊尾福德祠約建於1930到1940年代,位在豐原區與潭子區交界嘉豐路與豐南街,廟地面積為37.969坪。豐田裡長劉瑞銓表示,此廟是當地信仰中心,也是該地休憩聊天場所,居民會組成志工隊輪流舉辦慶典。

關於建廟由來,擔任豐田裡廿鄰鄰長的林文達回憶,風水師建議在當地稱為「水尾」的地方建土地公廟,就能庇佑全莊,仕紳林大福因而捐地蓋廟,但贈地只有口頭約定。廟地由地主傳給第三房,之後三房的兒子以此土抵押借錢,但投資失利遭法院拍賣。廟地被吳姓等六名買家以新台幣四百多萬取得土地所有權。

後來,標到此地的吳益源開價一坪七萬元要廟方贖回,否則就拆廟還地,在2012年7月10日由法官前往廟宇進行鑑界。吳姓買家表示,因不景氣才想賣地,所以向法院提出告訴。法官建議雙方民事和解,由土地公廟管理委員會買回土地,經過多次協調,地主願意以低於市價的二百零九萬賣地。地主同意只要里民能在2013年2月底前籌到就能買回,於是里辦公室在2012年11月初開始勸募,里民把搶救廟宇的事上網分享,引起其他縣市民眾前來捐款。獲得了南臺灣桃園等地信徒捐款,連吳姓地主也發心捐六萬元。其中最大一筆捐款是出生在豐田里、經營精密機械廠的游姓董事長捐款三十萬。

最終募得三百五十萬,完成過戶手續。購地餘款作為翻修廟身、修樹、建牆之用,於2014年落成。廟方把一千元以上捐款名單銘刻作紀念。

土地祠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開始信仰自由[1] 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民間信仰和社會的逐漸發展,便有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這些土地廟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的信仰中心,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這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就以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為藉口和理由,來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但仍舊無法破壞民間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區官方就以破除迷信為藉口而進行強行拆除,這股土地廟信仰復興的熱潮最終還是被大陸官方鎮壓了。然而實際上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因為擁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與農村地區的土地廟相對的,是供奉城市守護神的城隍廟

土地神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土地廟的造型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中國大陸土地廟

潮汕土地廟

土地神在潮汕俗稱為伯公。土地廟亦稱伯公廟或寫作福德老爺廟、福德古廟。每家每戶家中都會有伯公神位,商鋪也不例外。伯公廟規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為普遍,田野、山嶺、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爺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爺夫人,是和藹可親的形象。

參考文獻

  1.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