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豹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豹子(學名:Panthera pardus):是哺乳綱、貓科、豹屬的大型肉食性動物,體長100-150厘米,體重50-100千克。體形似虎,但明顯較小;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視、聽、嗅覺均很發達。頭小尾長,四肢短健,前足5趾,後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縮。毛被黃色,滿布黑色環斑;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梅花狀圖案,又頗似古代的銅錢,所以又有「金錢豹」之稱。 生活於森林、灌叢、濕地、荒漠等環境,其巢穴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岩洞中。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岩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蕩數十公里覓食。守衛自己較固定的領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也捕食猴、兔、鼠類、鳥類和魚類,秋季也採食甜味的漿果。食物缺乏時,也於夜晚潛入村屯盜食家禽家畜。 分布非常廣泛,跨越亞洲、非洲的許多地區,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撒哈拉大沙漠都有存在。[1]

[]

繁殖方式

不同地區的雌豹繁殖周期不同,在低緯度地區,花豹全年均可發情和[[]]繁殖;在高緯度的北方,雌豹一般會在春季3、4月發情。通常雌豹的發情期約為7-14天,交配後懷孕期為90-106天。花豹通常沒有巢穴,但在生育時母豹會找到巢穴產子,每胎產下的小豹為1-4隻,其中2隻較為多見,也有一胎生下6隻小豹的紀錄(人工環境)。在小豹還不會行走的日子裡,母豹將小豹藏匿在樹洞、石縫等隱蔽的巢穴里,母豹會外出打獵,然後儘快回來照顧小豹。小豹在出生後8-10周後開始吃一些肉食,4個月後就完全斷奶。斷奶的小豹會一直跟隨母豹,學習捕獵,大概在12-18個月後小豹將會逐漸獨立生活。通常剛成年獨立的小雌豹會繼續留在媽媽的領地附近一段時間,而小雄豹則會逐漸擴散出去,直到建立自己的領地。 在野外,幼豹的第一年是最危險的階段。在有其他大型食肉動物活動的區域,幼豹很容易被其他動物捕食。在亞洲,幼豹最大的敵人來自於老虎,其他諸如豺、胡狼、狼、猞猁、熊等都會成為幼豹潛在的敵人;在非洲,約有超過50%的幼豹難以長大,除了獅子成為最大的幼豹殺手外,鬣狗、非洲野犬乃至蟒蛇、狒狒都有可能殺死幼豹。 花豹在24-28個月大時性成熟,雌豹首次生育大約發生在30-36個月大時,雄豹則在40-48個月大時首次成功繁殖。在野外,雌豹的生育能一直持續到16歲。 野生的雄豹壽命約為14歲,雌豹約為19歲。

動物學史

根據線粒體DNA基因序列研究表明,在大約1130萬年前貓科中的豹亞科和另一支同屬於貓科的貓亞科開始分裂並進行獨立的演化。大約866萬年前豹亞科里又分裂出雲豹屬和豹屬兩支。而豹屬中現存的成員就包括虎、獅、美洲豹、雪豹和花豹這五個物種。之後在這五個「大貓」中最先獨立出來的是虎這一支,雖然缺少化石證據支撐,但是通常認為這發生在大約655萬年前。花豹從這裡分化出來的時間約為436萬年前,現存最早花豹(或者獅)化石是從坦桑尼亞出土的牙齒碎片,經鑑定時間約為350萬年前。正由於這個證據的存在,一般公認花豹起源於非洲。經過對各個豹亞種基因多樣性的研究表明處於非洲的花豹亞種擁有最多的基因多樣性。而瀕危的遠東豹的基因多樣性被證明是最低的。同時研究表明非洲的花豹在82.5到47萬年前獨立成為一個亞種,而地處亞洲的種群都相對年輕,出現於約30萬前到17萬年前之間。這也可以看作是花豹從非洲通過阿拉伯半島,到達中亞並一直延伸到東亞的這一演化過程的證明。

形態特徵

花豹體長100-150厘米,體重50-100千克。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常具顯著花紋。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發達。 花豹的體形低矮強壯,頭部較圓,腿較短,尾巴較長。頭體長為91-191厘米(雄豹)、95-123厘米(雌豹);尾長51-101厘米。由於花豹分布廣泛,不同地區的花豹呈現出差異較大的體重特徵,以至於人們一度認為有兩種動物,大的叫「leopard」,小的叫「panther」。伊朗北部的豹,體重可達到90千克(成年雄豹);而中東山地的阿拉伯豹則可能只有31千克(成年雄豹),體型差距為3倍。這樣的體型差距在貓科動物里很少見,虎和獅子的不同亞種體型差異很少會超過2倍,只有美洲獅有類似的情況。最大的野生豹記錄來自於一隻雄性遠東豹,其體重達到108千克,幾乎與一隻蘇門答臘虎一樣大。通常來說,雄豹的體重比雌豹重出約30-50%,最大的雌豹體重也沒有超過42千克。 頭小而圓,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黃色,基部也是黃色,並具有稀疏的小黑點。虹膜為黃色,在強光照射下瞳孔收縮為圓形,在黑夜則發出閃耀的磷光。犬齒髮達,舌頭的表面長着許多角質化的倒生小刺。嘴的側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鬍鬚。額部、眼睛之間和下方以及頰部都布滿了黑色的小斑點。身體的毛色鮮艷,體背為杏黃色,頸下、胸、腹和四肢內側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塊顯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滿了黑色的斑點,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 棲息在熱帶稀樹草原地區的花豹,往往有一個更淡紅色或黃褐色身體,而沙漠花豹通常是淡淡的奶油色或棕黃色。較冷的區域和高山上的豹通常有灰金色皮毛。花豹有肌肉發達的身體,功能強大的的爪子。其強大的顎,使其能夠殺死和肢解獵物,長而敏感的鬍鬚讓豹適合夜間狩獵。在眉毛的幾個長毛有助於保護眼睛,因為它通過在灌木叢間移動不至於刮傷 。豹也是一個非常靈活的登山者,肩部和前肢大量發達的肌肉,這有助於它爬坡和把獵物拖到樹上。 花豹還有一種全黑色型,通體為黑色,只在陽光照射下才能隱約看出身上的斑點。黑豹往往出現於熱帶雨林中,這是豹對這種陰暗環境的一種適應性改變。在東南亞的一些雨林中,幾乎一半的豹都是黑色的。但黑豹並不具備穩定的基因,同一窩的小豹可能既有花斑的也有黑色的。 頭骨:顱形略長。吻部短。鼻骨較長,鼻骨額突與上頜骨額突幾等長。額骨面較平,眶後突比顴骨眶突鈍、眼窩似圓形。成獸的人字嵴、矢狀嵴發達。上枕骨中央有一較明顯的枕突。枕部呈一等邊三角形。聽泡長而高,翼骨的突起向後伸出如鈎狀。下頜下緣略呈弧形。 牙齒:門齒橫列,最中央的一對門齒較小,第二門齒稍大,最外側的門齒大而尖。犬齒髮達、鋒銳,呈圓錐狀。上頜第一前臼齒缺如,第二前臼齒最小,個別的缺如。第三前臼齒呈「山」字形,中央齒尖高大,前後各有一小齒尖。第四前臼齒(上裂齒)最大,具5個齒尖,其中4個齒尖縱列一線,第二齒尖高大,靠近內側還有一較低齒尖。臼齒較小,僅一枚,位置橫列。下頜前臼齒僅2枚,均呈「山」字形,3個齒尖,中間齒尖最大。臼齒一枚形大,呈「凹」字形,前後各有一幾乎等大的齒尖。 齒式為:(枚)。

棲息環境

生活于山地森林、丘陵灌叢、荒漠草原等多種環境,從海拔100米的低地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都有分布。適應力頑強,它的巢穴比較固定,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岩洞中。 花豹是舊大陸所有貓科動物中分布最廣的物種。在納米比亞和博茨瓦納南部非洲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發現。埃及和北非乾旱地區以及阿拉伯半島都有其蹤跡。它們在伊朗和西南亞崎嶇的山區、印度的各種各樣的自然環境以及東非和南部非洲的大草原上生存。花豹生活在海拔4600米的肯尼亞山和5200米的喜馬拉雅山的山區環境中。它們也在西非和中非以及斯里蘭卡和東南亞的雨林中茁壯成長。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殘存的豹群也依然存在。豹亞種也出現於印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區的郊區和城市環境中。

生活習性

領地 根據對不同地區豹領地的研究發現,在塞倫蓋蒂草原、查沃國家公園(東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南非)、泰國和奇旺保護區(印度),豹的領地範圍大約在17-76平方公里;在以色列,雄豹的領地面積有137平方公里、雌豹為84平方公里;在俄羅斯發現雄性遠東豹的領地面積約為280平方公里、雌豹為33-62平方公里。在地貌相對開闊的納米比亞東北部,雄豹的領地最大可達到1164平方公里,而雌豹的領地也達到了183-194平方公里。 花豹會不停地在自己的領地內巡視,捕獵行為和領地的巡視基本是同期進行。正常情況下豹每小時大約會行走3-6公里,在非洲豹經常在一晚上連續行走12公里左右。捕獵時豹一天大約會在3-5公里的範圍內活動,但在缺乏食物時豹會連續行走10-20公里來跟蹤或尋找獵物。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地區,豹每天約行進16-17公里,有時候會超過33公里。貓科動物這種愛遊蕩的特性在豹身上表現得很突出,它們就像探險家或流浪漢一般,沿着森林和曠野追逐着獵物走向遠方,直至蔓延到舊大陸的很多角落裡。究竟是什麼力量在驅使它們這麼做,恐怕永遠也不會有人知道。 花豹會用多種方式來標明自己在領地內的存在,最常見的就是噴射尿液作為標記。通常豹會在領地內的灌叢、樹幹、石頭上噴射尿液,這種標記會在豹的領地內隨處可見。這些尿液會傳遞多種信息,除了表明「我在這裡」以外,也是發情、求偶等多種信息的傳遞方式。 除此之外,花豹還會通過在樹幹、地面上用爪子來作出標記,通常會在樹皮上形成明顯的抓痕,或在地面草地上用後腳蹬出明顯的刨痕。糞便也是豹對自己領地的一種明顯標記。 活動 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蕩數十公里覓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白天潛伏在巢穴或樹叢中睡覺。陽光透過森林,灑在它布滿花斑的皮毛上,既使在幾米之外,也難以發現它的存在。傍晚出來游竄覓食,直到天明才休息。花豹過着獨居生活。雄豹的領地範圍可達40平方公里,通常會與多隻雌豹的領地相互重疊。 花豹的感官發達,嗅覺及視覺極為敏銳,動作敏捷,善於爬樹,可以捕捉樹上的猴類和鳥類;也善於跳躍,一躍可達6米高,12米遠;但不喜歡游泳。 感官 雖然花豹基本算是獨居動物,但有時剛剛成年的雄豹兄弟也會在一段時間內結伴生活。除了用氣味進行交流外,聲音也是豹交流的重要手段。豹能發出的聲音很多,能夠傳遞各種信息。花豹和老虎、獅子都屬於「喉叫大貓」,它們具備不完全骨化的舌骨,舌骨中部具有彈性軟骨腱,可以發出大型貓科特有的吼叫聲。通常被聽到的豹的叫聲是一種類似鋸木頭的粗啞刺耳的反覆嘶吼聲,這種聲音能傳出2-3公里遠。除此之外,花豹還能發出大聲咳嗽聲、嗬嗬聲,主要用來表示威脅和恐懼;類似於家貓的喵喵聲、呼嚕聲通常表示友好、親近。與獅子類似,花豹具備一種用鼻子呼氣的發聲方式,這通常是在不同個體在很近距離上表示友好的一種聲音,它包含了歡迎、示好、追求等多種信息元素。 食物 花豹的性情異常兇猛,犬齒大而鋒利,裂齒也特別發達,有利於擒獲和撕扯獵物。多以山羊、狍子、鹿、麝、麂、野豬、野兔、猴類等為主要食物,有時也吃魚、鳥類,以及襲擊家禽、家畜等。捕獵時有兩種主要的進攻方式,一種是隱蔽在樹上,這樣可以居高臨下發現獵物,同時氣味也會隨風飄散,不易被獵物發現,但需要等待獵物從樹下經過;另一種是偷襲,先潛行接近獵物,然後突然躍出,將其捕獲。當時吃不完的獵物則懸掛在高高的樹枝上,這樣既不易腐爛,又不易被別的動物吃掉,等食物饋乏時,再回來慢慢吃掉。它的力量大得驚人,可以將一隻比其自身重一半的獵物抓到樹上去。找不到食物時,也可以忍受數天的飢餓。花豹追捕獵物的速度可達每小時80公里。

分布範圍

原產地:阿富汗、安哥拉、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孟加拉國、貝寧、不丹、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中國、剛果(金)、剛果(布)、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亞、加蓬、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肯尼亞、利比里亞、馬拉維、馬來西亞、馬里、莫桑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尼日爾、尼日利亞、阿曼、巴基斯坦、俄羅斯聯邦、盧旺達、沙特阿拉伯、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南蘇丹、斯里蘭卡、蘇丹、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干達、也門、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可能滅絕:岡比亞、以色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萊索托、塔吉克斯坦和越南。 滅絕:中國香港、約旦、韓國科威特黎巴嫩毛里塔尼亞、摩洛哥、新加坡、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多哥、突尼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烏茲別克斯坦。 存在不確定性:阿爾及利亞和格魯吉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