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賦風·噫氣含朝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賦風·噫氣含朝籟》是北宋宋庠的作品之一。

宋庠儉約不好聲色,讀書至老不倦,善於糾正謬訛。與宋祁[1]並有文名,時稱"二宋"。著述多已散佚,今有《宋元憲集》傳世 。

賦風·噫氣含朝籟

作者生平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後改名庠,更字公序。開封府雍丘縣人 。北宋大臣、文學家工部尚書[2]宋祁之兄。

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宋庠狀元及第,成為"連中三元"(指鄉試、會試、殿試[3]均第一)之人,任大理評事、同判襄州。後因劉太后賞識,被越級擢升為太子中允、直史館。仁宗親政後,累遷為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位居政府。因與同僚呂夷簡不和,又反對"慶曆新政",故而被罷知揚州。新政失敗後,重新入朝,升為樞密使,至皇佑元年(1049年),以兵部侍郎充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式拜相。其後因罪罷相外放,累封封鄭國公,在地方以慎靜著稱。待到晚年,逐漸沉浮自安,終無建樹。宋英宗即位後,宋庠堅請辭官,得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獲贈太尉兼侍中,諡號"元獻"(一作元憲),英宗親題其碑首為"忠規德范之碑"。

文學成就

宋庠與其弟宋祁應舉時,俱以文學名聞天下,詩多穠麗之作。儉約不好聲色,讀書至老不倦,善於糾正謬訛。書法傳世作品有《致宮使少卿尺牘》。

宋庠有文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曾校定《國語》,撰《國語補音》3卷;又輯《紀年通譜》,區別正閏,為12卷。另有《掖垣從志》3卷、《尊號錄》1卷、《別集》40卷。

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4]輯得宋庠詩文,編為《宋元憲集》40卷。 《全宋詩》輯其詩14卷。

視頻

賦風·噫氣含朝籟 相關視頻

宋英宗趙曙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永樂大典》的悲歡離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