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賽門和黛利拉

賽門和黛利拉》是沃威克·桑頓執導的愛情片,羅旺·麥克納馬拉和瑪麗莎·吉布森出演。

該片講述了兩個十幾歲的孩子之間漸漸起着愛情的化學反應故事[1]

目錄

劇情簡介

賽門(羅旺·麥克納馬拉 Rowan McNamara 飾)是一名15歲的平凡少年,生活在一個偏僻的小小村莊之中。賽門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前一天的重逢,沒有任何的目標,也沒有任何的意義,整日裡無所事事的他唯一的玩伴就是黛利拉(瑪麗莎·吉布森 Marissa Gibson 飾),兩人有時候回去照料後者生病的祖母。

村落里的居民這間爆發了矛盾,為了躲避動亂,賽門和黛利拉決定離家出走。兩人偷了一輛車踏上旅途,然而這旅途和他們的生活一樣的毫無目的和意義,只是在有道路的地方不斷的前進前進前進。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個孩子漸漸長大成人,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也產生了變化。

幕後花絮

·影片對白很少,人物的語言以澳大利亞的土著語言Warlpiri為主。

·本片是導演沃里克·桑頓的長片處女作[2]

·攝製組在拍攝立交橋的場景時候偶遇了導演的哥哥斯哥特·桑頓。

·導演的哥哥斯哥特·桑頓在影片中扮演了Gonzo一角。他在影片中的對白全是英語。不僅如此他還在影片中演唱湯姆·維茨的經典歌曲Jesus Gonna Be Here。

·影片是阿德萊德電影節的參賽片,同時,影片拍攝的經費也是阿德萊德電影節提供的。

幕後製作

在兩年舉行一次的阿德萊德電影節上,反映澳大利亞原著居民生活的電影《賽門和黛利拉》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和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釜山國際電影節一樣,阿德萊德電影節並不是集中首映各國的新片,而是在世界各地遴選主題相似的電影,然後做集中展映。除了本片之外,其他幾部小成本、高品質的的澳大利亞影片也在本屆阿德萊德電影節上進行了放映。

雖然影片講述的是兩個土著孩子的故事,但是影片並不是絲毫沒有政治色彩。雖然編劇兼導演沃里克·桑頓把鏡頭聚焦於兩個土著孩童的身上,但是他並沒有僅僅去說這兩個孩子的「故事」,而是着力描述了他們生活的背景和環境。他介紹道:「在這個時代里,我們的國家不缺乏國際地位也不缺乏資金,更不缺乏大的、雄偉的建築。我們國家做缺乏的就是對貧困和窘迫的關注和體察」。其實,不僅僅在澳大利亞,在全世界各地都是這樣,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但是總是有太多的人漠視農業和鄙視農民。沃里克·桑頓認為:「這是工業化社會的弊端,這也是社會發展的代價。」

其實,沃里克·桑頓不僅在電影裡批評了政府對農業的忽視,他還不動聲色地指責了發生在1869-1969年的100年間發生在澳大利亞的「白澳政策」;以及對「失竊的一代」的同情和惋惜。「澳大利亞是英聯邦的殖民國家,原住民的確遭受了很多不平等的待遇」,沃里克·桑頓說,「08年的時候,陸克文總理向全世界人民宣讀了道歉文,他向全世界人民道歉——他作為白人的後代,他在道德和良心是是負罪的。因為『白澳政策』實際上就是一種種族清洗」。

談到土著居民的文化時,沃里克·桑頓表示非常惋惜,他說:「很多民族的,原生態的、優秀的、不可複製的文化傳統,我們眼睜睜地看着它們慢慢湮滅了。文化不是岩石上的壁畫、也不是等待考古隊慢慢考察和研究的樣本,在澳大利亞的腹部,文化就是活的東西。雖然土著沒有工廠、沒有工業,但是他們的文化不應該隨着白人的到來而消失」。整體來看,《賽門和黛利拉》是一部非常有歷史和現實價值的影片,隨着時間的推移,這部影片的光輝會越來越奪目。文化,在影片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黛利拉的外婆按照壁畫的技法繪製的那些點彩的繪畫就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在影片中,黛利拉發現自己奶奶的繪畫在畫廊能賣到22000澳元,於是她想仿製一幅繪畫,賣給當地的咖啡館。可是咖啡館的老版根本不買賬。於是她只好找到了畫廊老版,不過畫廊的老版連看都沒有看一眼黛利拉的繪畫就拒絕了她賣畫的請求。「其實,用錢來衡量這樣的、即將失傳的藝術形式是不恰當的,但是,也只有用經濟才能刺激人們來保護它的欲望。這也許就是這個世界的兩難選題」。

雖然影片用了澳大利亞的土著語進行拍攝,但是這並不妨礙全世界的觀眾來理解和欣賞本片。「情緒和肢體語言是全世界通用的」,在解釋影片為什麼用土著語拍攝時,沃里克·桑頓說道,「我不擔心觀眾會不理解或者是誤解我的影片。」

視頻

賽門和黛利拉 相關視頻

賽門和黛利拉 預告片
釜山國際電影節:勁吹中國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