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走親戚(梁德榮)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走親戚》中國當代作家梁德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走親戚

我的家鄉在閩粵交界的客家地區,過年走親戚,是必不可少的習俗。這種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習慣,使親戚間的感情世代不斷,親情之間的大交流,也使春節顯得格外親切而熱鬧。

客家人走親戚,俗稱「探親」。傳統上從正月初二開始,一直能持繼到正月十六,且禮數甚多。並有「先看丈人再看舅,姑丈姨丈排在後」的說法。剛出嫁的女兒,必須得在正月初二攜新女婿一起回娘家,並要由弟侄輩先行"喊客",也就是要把消息先一一通知到家族裡的叔伯兄弟,讓大家做好熱烈迎接的準備。至於其他親戚,就要安排到初三以後了。如今時代不同了,大年初一就有不少人忙着走親戚的。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在過年時跟隨父母走親戚,或者等親戚來自己家。那時候的親戚真是多,方圓十幾公里內到處都有親戚。親戚們錯開時間,巧妙安排好相互探望的日子,你來我往,熱鬧非凡,那種歡喜團聚的氣氛,能一直延續到元宵節過後。

走親戚,少不了的是喝酒。客家人善飲,也很會釀酒。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動手做酒,大酒缸里的米酒,早就釀得濃香撲鼻了,就等着親戚們的到來。各方親戚及叔伯鄰居們相繼被邀到家中款宴,必要盡醉而歸,否則會被視為失禮。當女婿的,都要有些酒量。家鄉人有逗女婿的習俗,尤其是新女婿,是會被女方家的兄弟們輪番敬酒的。不管能不能喝,反正得有幾碗米酒的酒量。不會喝酒的,也得硬着頭皮喝,決不能在老丈人家裡說「自己不行了」的話。總之得喝醉幾回才能過關,大家都覺得滿意了,才會把這個女婿放回去。這期間,幾乎家家飄酒香,戶戶忙吃喝,人們在酒的香味中盡享人生的樂趣和親情的快樂。

過年走親戚,自然少不了要帶上得當的禮物,這也是有講究的。走親戚時,要帶上糖果、蛋、甘蔗等禮品,新親初訪還必須有雞。有親戚來了,還要回禮。這些過年用的禮物,都要在年前準備妥當。各家的女人們都會提前算計着,精心準備過年的禮品。看看自己家裡養了多少雞鴨,存下了多少雞蛋,要到市集上割多少肉,買多少糖、餅之類的東西,這些都得提前備好。待時日到了,便穿着一新,挎上裝滿禮品的竹籃,或者用扁擔挑着,高高興興地上路探親。親戚家近的,一天可走個來回。遠距離的親戚,則往往要留宿。如今,家鄉村村都通了公路,探親再也不用走山路了。騎上摩托車,一會功夫就到了親戚家門口。一些富起來的人家走親戚,甚至還用上了小汽車,自是另外一番氣派的樣子。

我離開家鄉二十多年了,只要有機會,都要回老家過年。走親戚,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不管時間多緊張,我都要去看看那些一輩子都呆在大山裡頭的舅舅、姑姑、姨姨們。那無法改變也無法忘懷的親情,值得我永遠珍惜。[1]

作者簡介

梁德榮,筆名劉念、劉一念。祖籍福建武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