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典(?年-?年),字仲經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1]東漢八俊之一。

生平

趙典年少時行為踏實儉約,博學經書,有很多學生從遠方來求教。建和初,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及大將軍府表薦他,徵拜爲議郎,侍講宮中,後遷爲侍中漢桓帝想廣開鴻池,趙典勸諫說:『鴻池水面,已達百頃,現在還要增廣挖深,這不是唐堯虞舜的約束自我、遵從漢文帝的愛護百姓。』漢桓帝採納其言而終止。[2]

趙典父親趙戒去世後,趙典襲封廚亭侯。[3]後被任命為弘農太守,轉右扶風。因公事辭去官職,徵拜城門校尉,轉任將作大匠,遷少府,又轉爲大鴻臚[4]

當時沒有功勞卻應天子的恩幸而受封諸侯,群臣不悅但沒有人敢提出異議,趙典獨自勸諫說:『無功而賞,勞動的人反而得不到獎勵,上愧下辱,有違法度。且漢高祖之誓,非功臣不封。應該要對那些無功受封的都削其爵土,以捍衛舊制。』趙典的諫言沒有被採納。不久,轉任為太僕,遷太常。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時任太常的趙典以至孝推舉荀爽,任其為郎中[5]朝廷每有災異疑議,都找趙典諮詢。趙典據經以對,沒有刻意曲折隱晦。每次得到賞賜,都分給生活比較困苦的學生。後來因諫爭違背旨意,被免官。漢桓帝去世時,當時禁止諸侯不得奔喪,趙典憤慨說:『我身穿粗布衣,致位高官。鳥都能反哺報恩,何況是士大夫呢?』於是解下印綬符策付縣,馳馬趕路到京師。州郡及大鴻臚都要捉拿他論罪,公卿百官卻表揚趙典有義氣,上表奏請以租自贖,受批准。再遷長樂少府、衛尉。公卿表奏趙典篤學博聞,宜備位太師[6]恰逢趙典病逝,使者前往吊祠。竇太后又再遣使者兼贈印綬,諡號獻侯。[7]

趙典兄長的兒子趙謙趙溫,相繼為三公[8]

李膺荀翌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寓八人,人稱八俊,即人中英傑。[9]

性格

趙典指閉門謝客,不和外界往來,結交好友必須品行良好、有德。[10][11]

兩個趙典

《曹騰傳》:「穎川堂溪趙典等。」按《蔡邕傳》作「五官中郎將堂溪典。」註:「堂溪,姓也。」此文衍一「趙」字。(趙典本傳:是成都人,非潁川。靈帝初官衛尉卒。又〈黨錮傳〉云:唯趙典名見而已,是後漢有二趙典。)《原抄本顧炎武日知錄

評價

  • 七言謠曰:天下才英趙仲經《袁崧後漢書》
  • 宋恕嚴君平萬卷書着,趙仲經八俊名馳。《宋恕集》

參考資料

  1. 華陽國志·卷十》:趙典,字仲經,成都人也。
  2. 後漢書·趙典傳》:典少篤行隱約,博學經書,弟子自遠方至。建和初,四府表薦,征拜議郎,侍講禁內,再遷為侍中。時,帝欲廣開鴻池,典諫曰:『鴻池泛溉,已且百頃,猶復增而深之,非所以崇唐、虞之約己,遵孝之愛人也。』帝納其言而止。
  3. 後漢書·趙典傳》:父戒,為太尉,桓帝立,以定策封廚亭侯。
  4. 後漢書·趙典傳》:父卒,襲封。出為弘農太守,轉右扶風。公事去官,征拜城門校尉,轉將作大匠,遷少府,又轉大鴻臚。
  5. 後漢書·荀爽傳》:延熹九年,太常趙典舉爽至孝,拜郎中。
  6. 李賢注引徐堅雲:「國師,即太師也。」
  7. 後漢書·趙典傳》:時,恩澤諸侯以無勞受封,群臣不悅而莫敢諫,典獨奏曰:『夫無功而賞,勞者不勸,上忝下辱,亂象干度。且高祖之誓,非功臣不封。宜一切削免爵士,以存舊典。』帝不從。頃之,轉太僕,遷太常。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咨問之。典據經正對,無所曲折。每得賞賜,輒分與諸生之貧者。後以諫爭違旨,免官就國。會帝崩,時禁藩國諸侯不得奔吊,典慨然曰:『身從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且鳥烏反哺報德,況於士邪!』遂解印綬符策付縣,而馳到京師。州郡及大鴻臚並執處其罪,而公卿百寮嘉典之義,表請以租自贖,詔書許之。再遷長樂少府、衛尉。公卿復表典篤學博聞,宜備國師。會病卒,使者吊祠。竇太后復遣使兼贈印綬,諡曰獻侯。
  8. 後漢書·趙典傳》:典兄子謙,謙弟溫,相繼為三公。
  9. 資治通鑑·卷五十六》:李膺、荀翌、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寓為八俊。
  10. 純正蒙求》:漢趙典,閉門卻掃,非德不交,其嚴於所擇也如此。
  11. 《續漢書》曰:趙典,字仲經。為大司農,閉門卻掃,非德不交。

Template:東漢八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