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區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越秀區博物館位於惠福西路,即五仙觀。五仙觀為明洪武十年(1377年)建成,是一座祭祀五仙的穀神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越秀區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的歷史博物館,1999年掛牌成立。館內現存仙人拇跡,嶺南第一樓,後殿及五仙塑像等文物古蹟。又長期舉辦有盆景展,廣州古城歷史地圖展,越秀古蹟黑白攝影展,民間工藝展等展覽。五仙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評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發展歷史
區博物館於1999年在五仙觀掛牌成立,是一座綜合性的歷史博物館[1],位於廣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觀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遷建於此,是一座祭祀五仙的穀神廟。明、清兩代分別以「穗石洞天」、「五仙霞洞」被列為廣州「羊城八景」之一。現存儀門、後殿、仙跡池、嶺南第一樓等文物古蹟和十餘方歷代碑刻,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五仙觀是廣州最古老的五仙傳說的見證。相傳周夷王時,有五位仙人騎着口含谷穗的五色仙羊飛臨廣州,把谷穗贈給州人,祝願州人永無饑荒,言畢仙人騰空而去,羊化為石,廣州人立祠以祭祀五仙,故廣州又稱五羊城、羊城、穗城、仙城。據五仙觀古碑刻記載,廣州人祭祀五仙約有近兩千年歷史,且「粵東祠廟之古無過五仙觀」。
五仙觀是廣州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的代表,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來說,它是廣州明代建築的經典;從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來說,它擁有廣州歷史文化起源的傳說,由於五仙觀祭祀的是廣州獨有的五仙五羊,直接與建城密切聯繫,可以說它是廣州的城市守護神廟。
區博物館是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長期舉辦「越秀古壇」(講古藝術)「越秀琴壇」(古琴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傳承活動,並開展各類展覽和文化宣傳活動。
此外,南粵先賢館建設項目也已選址五仙觀,已完成規劃設計工作。首批入選的56位先賢將一併在先賢館進行展示,供人們敬仰和紀念。五仙是傳說中造福廣州的仙人,入館先賢則是歷史上造福國家、造福民族、造福南粵的傑出人物,兩者結合將進一步彰顯嶺南文化的內涵和魅力。南粵先賢館建成後,五仙觀將成為濃縮廣州歷史的教科書和文化大觀園、世界各國了解廣州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建築布局
被視作戊戌變法策源地的萬木草堂近期將作為越秀區博物館向市民開放。萬木草堂修繕工程已全面竣工,並配套建成了兩個小廣場和專營古董字畫[2]的萬木草堂復建商常同時,由市政府組織的中山三路、四路的復建工作正在逐步實施,千年廣州的歷史文化品味和價值將在一系列的舊城改造中「復活」。
在萬木草堂的右邊,為了與萬木草堂配套而建、專營書畫玉石的大型商嘲玉鳴軒」近期也開始營業了。為使市民能從中山路、文德路直觀萬木草堂,「玉鳴軒」商場規劃在首層正北面讓出21米寬的架空層,正西面讓出5.5米寬的架空層,讓萬木草堂與文德路西側的番山亭以及中山四路北側的南越王宮署遺址等旅遊文化景點遙相呼應。
根據規劃,長興里入口處將興建康梁紀念牌坊,牌坊下,規劃保留的石板街將遊人徐徐引入萬木草堂,東側擬建康梁紀念廣場隔街相望。廣場中央矗立着康、梁兩位偉人的雕塑,公車上書文化牆將再現當年「數賢一振臂,萬夫論相屬」的激昂情景。康梁紀念廣場因用地問題而延遲建設。
在修繕之前,萬木草堂已殘破不堪,663平方米的地方竟「塞」了43戶人家,很難想象,在這樣一條擁擠殘舊的巷子裡,當年南海先生是如何孜孜以求,一邊「與諸子日夕講業,發求仁之義,而講中外之故,救中國之法」,一邊完成《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論着。
視頻
越秀區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關強:博物館是傳承發展古都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搜狐,2019-10-21
- ↑ 古董字畫鑑定基本技巧 ,搜狐,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