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人從軍(時有吐蕃之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送人從軍(時有吐蕃之役)》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送人從軍(時有吐蕃之役)》是唐代杜甫寫的一篇詩詞,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送人從軍(時有吐蕃之役)[2]

文學體裁;五言詩

作者;杜甫

創作年代;唐代

詩詞正文

《送人從軍(時有吐蕃之役)》

弱水應無地,陽關已近天。

今君渡沙磧,累月斷人煙。

好武寧論命,封侯不計年。

馬寒防失道,雪沒錦鞍韉。

作品賞析

【鶴注】弱水、陽關,皆屬隴右道,當是乾元二年秦州作。原註:「時有吐蕃之役。」王粲詩:「從軍有苦樂。」

弱水應無地①,陽關已近天②。今君度砂磧③,累月斷人煙④。好武寧論命⑤,封侯不計年⑥。馬寒防失道⑦,雪沒錦鞍韉⑧。

上四,極言遠行之苦。五六,代述其意。七八,作丁寧語。寫景敘情,惻怛入人。弱水、陽關,唐備吐蕃之所,沙磧又在其外。寧論命,死生不顧也。不計年,遲速勿較也。黃生曰:無地,謂地盡處。近天,謂天邊頭。此行不但封侯難冀,亦且裹革可虞。但以馬寒雪盛為詞,極慘澹事,偏作濃麗語,此風人善於立言。)

①《禹貢》:導弱水至於合黎。《唐志》:合黎山,在甘州張掖縣。《寰宇記》:弱水,東自刪丹縣界,流入張掖縣北二十三里。【錢箋】刪丹,漢舊縣,屬張掖郡。王. 《頭陀寺碑》:「飛閣透迤,下臨無地。」②《元和郡縣誌》:陽關,在沙州壽昌縣西六里,以居玉門之甫,故曰陽關,本漢置也,謂之南道,西趨鄯善、莎車。玉門故關,在縣西北百八十里,謂之北道,西趨車師前庭及疏勒。此西域之門戶也。孟康曰:二關皆在敦煌西界。《漢·西域傳》:扼以玉門、陽關。岑參詩:「走馬西來欲到天。」即近天之意。③【鶴注】沙磺,謂流沙、磧石,自是兩地名,《禹貢》:導弱水餘波入於流沙。《楚辭》:「西方之害,流沙千里。」註:「言西方之地,厥土不毛,流沙滑滑,晝夜流行。」西州礌石磧,北庭都護府有小磧。【錢箋】《北邊備對》:趙信降匈奴,武帝必欲越漠征之。言沙積廣漠,望之漠漠然也。漢以後史家變稱為磧,磧者,沙積也。④曹植詩:「千里無人煙。」⑤《漢書》:顏駟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⑥《後書》:班超投筆嘆曰:「大丈夫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亦暗用李廣數奇不遇事。或云:軍中有功即封,不必計定年數。⑦《韓非子》:齊桓公伐孤竹還,走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⑧《晉·張方傳》:割流蘇武帳,以為馬帴。或作韉,馬鞍具也。梁簡文詩:「寶馬錦鞍韉。」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3]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4]「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5]

視頻

中國故事·愛國篇(2)杜甫

詩聖之家——杜甫草堂

參考資料

  1. 評價杜甫的詩句 360問答
  2. 《送人從軍(時有吐蕃之役)》 詩詞文句網
  3.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4.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5.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