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孫穎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送孫穎賢》是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

曾鞏祖上世代為學者,祖父曾致堯作過尚書戶部郎中,父親曾易占為太常博士。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非常強,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與兄長曾曄一道,勤學苦讀,自幼就表現出良好的天賦。十二歲時,曾嘗試寫作《六論》,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1032-1034年,曾鞏之父曾易占任泰州府如皋縣令[1](如皋文廟「名宦祠」有祀),因如皋學風淳正,胡瑗、王惟熙、王觀、王覿、王俊乂等皆學有大成,故曾易占將14歲的曾鞏帶來如皋,寄讀於中禪寺東廂房,曾鞏在如皋度過了兩個寒暑。到了二十歲,曾鞏名聲已傳播到四方。

送孫穎賢

作者生平

曾鞏18歲時(1037年),隨父赴京,以文相識王安石,結成摯友,登歐陽修之門以後,就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並。20歲入太學,上書歐陽修並獻《時務策》,此後,他不但認識了歐陽修,結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經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書信來往,投獻文章,議論時政,陳述為人處世的態度。自此名聞天下。但因其擅長策論,輕於應舉時文,故屢試不第。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任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司法參軍[2],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

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由歐陽修舉薦到京師當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理校出《戰國策》《說苑》《新序》《梁書》《陳書》《唐令》《李太白集》《鮑溶詩集》和《列女傳》等大量古籍,對歷代圖書作了很多整理工作,並撰寫了大量序文。

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紹興)通判。這一年發生了饑荒,曾鞏就張貼告示曉諭所屬的各縣,勸說富人如實申報自己儲存的糧食,共有十五萬石,讓他們將這些糧食比照常平倉的價格稍稍提高一點後賣給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買到糧食,又不出家鄉,而且糧食有餘。曾鞏又讓官府借給農民種子,讓他們隨秋季的賦稅一起償還,使得農事沒有耽誤。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後,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浙江省寧波市)、亳州等知州。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他根據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結合實際情況加以實施。致力於平反冤獄、維護治安、打擊豪強、救災防疫、疏河架橋、設置驛館、修繕城池、興辦學校、削減公文、整頓吏治、廢除苛捐雜稅,深受群眾擁戴。

視頻

送孫穎賢 相關視頻

百家講壇:衡門始相識,晚年的王安石和曾鞏冰釋前嫌
【家規】江西南豐曾鞏家族:秋雨名家 江右望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