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運城關王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運城關王廟
圖片來自ppfocus

運城關王廟,位於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紅旗西街61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2004年6月10日,公布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古建築[1]

運城市

運城市,古稱河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黃河金三角。市境北界臨汾市,東臨晉城市河南省濟源市洛陽市,南接河南省三門峽市,西隔黃河與陝西省渭南市毗鄰。地處黃土高原東南部,呂梁山太岳山中條山之間的運城盆地。汾河在市境北部匯入黃河,涑水河自東北向西南斜貫市境。全市總面積14,183平方公里,人口5372606人,市人民政府駐鹽湖區

運城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史學研究中,的都城蒲阪的都城陽城被認為在今運城境內。

歷史

考古發現運城有可能是上古黃帝炎帝阪泉之戰的地點。距今約180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生息。蒲坂陽城、以及的都城均在這裡。春秋時統屬晉國晉獻公於前669年定都於絳(今絳縣)。韓、趙、魏三家分晉後,運城屬魏國。當時,魏國早期都城安邑即在今夏縣秦始皇統一中國,設36郡,運城屬河東郡,治所安邑縣。以後兩千多年,建置頻繁,但一直慣稱這一地區為「河東」。明清起,為山西地。

元末時,因政府經營鹽業之故,設立河東都轉鹽運使司。為便於管理,駐地由解州城移駐潞村(或稱路村)。延祐年間,潞村更名為聖惠鎮。至正十六年(1356年),那海德俊鹽運使時開始築城,初名鳳凰城,因是鹽運司所在地,後更名運城。明朝沿襲元制,並不斷修繕運城城牆成化九年(1473年),政府又增派巡鹽御史駐運城,以監臨鹽政。明清時,運城「其地雖屬安邑縣轄」,但在政務上自成體系[2]

1947年4月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野戰軍發起運城戰役,三打運城。同時,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和太岳軍區部隊,陸續攻占今運城市境內的各縣。12月28日,攻占運城,今運城市主城區。29日,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圍困安邑縣城。中華民國政府任命的安邑縣長張毓桐率部逃跑。31日,解放軍消滅出逃敵軍。中共政權取得運城全境。1949年時成立運城專區。1954年,運城、臨汾兩專區合併為晉南專區。1958年,以安邑縣、解虞縣臨猗縣合併為運城縣。1970年,晉南地區撤消,重設運城地區。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運城地區設運城市。

參考文獻

  1. 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今日山西網. [2012-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2. 古代運城的創建與發展. 華夏經緯網,來源:運城市台辦供稿. 2012-12-18 [2021-08-31]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