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鄧文原章草急就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鄧文原章草書急就章卷】
圖片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

鄧文原章草《急就章》卷,紙本,高23.3公分,寬368.7公分,書末鈐[1]有「鄧文原印」、「巴西鄧氏善之」、「素履齋」三枚鄧文原的用印,現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2]。《急就章》原名《急就篇》[3],原作是漢元帝時期的黃門令史游(前48年-前33年)以章草書寫成,是作為當時童蒙讀寫識字的文化教材,因為篇首有「急就」二字,所以慣稱《急就篇》[4],從漢代傳習到唐宋年間,宋代以後逐漸被《三字經[5]、《百家姓[6]、《千字文[7]等經文本取代。史游寫的章草《急就章》[3]對後世書法演變和發展起到很大的影嚮力[8]章草是早期的草書,每字獨立不連寫,保留了隸書中波磔的寫法,被認為是隸書的草寫。史游寫的章草《急就章》尤其直接對草書(今草)起了催化演變的作用,歷朝歷代有許多著名書法家都臨習過《急就章》[3],如:東晉王羲之衛夫人索靖三國鍾繇張芝皇象唐代陸柬之宋代黃庭堅元朝鄧文原趙孟頫饒介明朝宋克清代沈曾植王蘧常等書法大家。

鄧文原(1258年-1328年),字善之,字匪石,號素履先生,元代四川綿州(今中國四川省綿陽市)人,又古時綿州屬於巴西郡,所以也稱鄧文原為鄧巴西。鄧文原官至翰林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為官清廉,博學善書,寫文章精深典雅,書法工書、楷書、行書、草書俱佳,尤其以章草精湛,著稱於世。與趙孟頫鮮于樞齊名,被尊為「元初三大家」。

作品特色

鄧文原章草《急就章》(局部)
圖片來自詞典網

鄧文原章草《急就章》卷[2],書於大德三年(1299年)。時年鄧文原四十二歲,到元大都慶壽寺掛單,在僧房裡寫下此帖,後贈送給友人理仲雍

鄧文原的《急就章》在章草中揉合了行楷書的筆意,風格古樸,通篇行筆清逸秀美又剛勢有勁,筆風挺健秀雅,柔中帶剛,孄雅與峻利兼具,細筆與粗筆對比強烈,鋒芒有度,有一代大書法家的風範。宋代黃伯思說:「凡草書分波磔者名『章草』」。將鄧文原書急就章與皇象急就章對比,可以看出鄧基本上繼承了皇象的優點,但少了一些皇象書中的古樸氣息。鄧書在筆法上也與皇象有所不同,鄧書細筆與粗筆之間懸殊很大,某些筆畫細如遊絲,而捺筆又重又狠,出鋒銳利尖刻,十分顯眼。雖然此書為臨皇象書,但和傳為趙孟頫書「六體千字文」中的章草比較接近,體現了元代人的書寫特點與風格,明代的宋克章草也基本沿襲了這條路子。[9]

鄧文原中年以後官位漸高,加上政務忙碌,書藝日漸疏廢[10],惜未能精益求精更上層樓。

歷代評論

  • 元代張雨 跋鄧文原《急就章》[2]題:「素履齋(鄧)書此,早年大合作。中歲以往,爵位日高,而書學益廢。與之交筆硯,始以餘言不妄。殆暮年章草,如隔事矣。信為學不可止如此。」
  • 明代袁華跋鄧文原《急就章》[2]題::「文原臨《急就章》,觀其運筆,若神蛟出海,飛翔自如。」
  • 明代袁華在評《鄧文肅公臨急就章》說:「此卷巴西鄧文肅公所臨,公在元時獨以文章名世,而又以能書名世,號稱三大家,公與焉。觀公運筆用意甚合古人之妙,此卷實希世之寶也。」[11]
  • 明代陶宗儀在《書史會要‧卷七》中說:「鄧文原正、行、草早法二王,後法李北海。」[12]
  • 明代吳寬在《虞文靖公帖》說:「大德、延卒右間,漁陽(鮮于樞)、吳興(趙孟頫)、巴西(鄧文原)翰墨擅一代。」

藏本

參考文獻

  1. 蓋印章的意思。
  2. 2.0 2.1 2.2 2.3 2.4 故宮博物院-鄧文原章草書急就章卷
  3. 3.0 3.1 3.2 史游. 12px 《急就篇》. 維基文庫 (中文). 
  4. 《急就篇》的篇名有另一種說法,據宋代王應麟解釋:「急就,謂字之難知者,緩急可就而求焉。」
  5. 王應麟. 12px 《三字經》. 維基文庫 (中文). 
  6. 佚名. 12px 《百家姓》. 維基文庫 (中文). 
  7. 周興嗣. 12px 《千字文》. 維基文庫 (中文). 
  8.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所謂章書者,正因游作是書,以所變草法之,後人以其出於急就篇,遂名章草者。」
  9. 鄧文原章草《臨皇象急就章》卷,字典網
  10. 張雨跋鄧文原《臨急就章》:「素履齋(鄧)書此,早年大合作。中歲以往,爵位日高,而書學益廢。與之交筆硯,始以餘言不妄。殆暮年章草,如隔事矣。信為學不可止如此。」
  11. 汪砢玉. 12px 珊瑚網•卷十. 維基文庫 (中文). 
  12.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書史會要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