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葛(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原文】
彼采葛兮,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①,
一日不見,
如三秋兮②。
彼采艾兮,
一日不見,
加三歲兮。
【注釋】
①蕭:蘆荻,用火燒有香氣,古時用來祭祀。
②三秋:這裡指三季。
【譯文】
心上人啊去采葛。
一天不見她的影,
燈像隔了三月久。
心上人啊采蘆荻,
一天不見她的影。
好僳隔了三秋久。
心上人啊采香艾,
一天不見她的影,
好像隔了三年久。
【讀解】
熱戀中的情人,總覺得時間太快,相聚短暫;也覺得時間太 慢,分離太久。處於這種狀態之中,除了熱乎乎的情感體驗之外, 腦子裡是容不下其它東西的,也不可能有其它東西。
這是一種完全主觀的內心狀態。客觀真實在情人心中轉變成 了主觀真實;主觀真實掩蓋了生活的實際狀態。客觀真實完全可 能被誇大凸現,或者彼縮小忽略。
「以我現物,物皆著我之色彩」,這樣一種心境是藝術化的心 境,也是在熱戀時的心境,因此才會有「情人眼裡出西施、即使 實際上是醜八怪,在情人眼中也會變成天使。
這不是變態了麼?是的,是變態。主觀心境,把客觀真實主觀 化就是一種心理變態。對戀愛來說,變態是正常的,理性得一 切都有條不紊滴水不漏,反倒是不正常的。藝術也是如此。所以, 戀愛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藝術化的心理。[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