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閬中永安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閬中永安寺

中文名: 閬中永安寺

地理位置: 四川省閬中縣東南

四十五公里的水觀鄉境內

開放時間: 9:00至17:00

景點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景點: 山門和觀音殿

始 建: 唐朝時期

落 成: 唐朝時期

編 號: 5-0388-3-194

批准單位: 國務院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安寺,位於四川省閬中市東南四十五公里的水觀鄉境內,寺廟規模較大布局完整,地處大巴山余脈大儀山系,為群山環抱的平壩高地黃泥崗之上,唐朝時期,建成閬中永安寺

2008年,5.12地震受損;

2013年12月,永安寺災後搶險維修工程竣工驗收;山門和觀音殿間的院落較小,進深僅3.325米(台階邊距),觀音殿與大殿間的空間較大,進深24.905米(台階邊距)。

閬中永安寺寺院坐北朝南,前有龍灘河,寺廟格局為二進院落合院式。

1956年,閬中永安寺被列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重新公布為四川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閬中永安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沿革

唐朝時期,建成閬中永安寺。

宋朝、元朝、明嘉靖年間,閬中永安寺進行修繕活動

大元至順四年(1333)太歲癸酉九月壬辰朔二十八日巳未時期,重新翻修,規模擴大。

元文宗至順二年時期,擴建了樓閣廊宇、門殿。

1992年3月,進行維修。

2008年,5.12地震受損。

2013年12月,永安寺災後搶險維修工程竣工驗收。

建築格局

閬中永安寺寺院坐北朝南,寺廟格局為二進院落合院式;沿中軸線依次有山門、觀音殿、大殿,成兩重院落空間,山門和觀音殿間的院落較小,進深僅3.325米(台階邊距),觀音殿與大殿間的空間較大,進深24.905米(台階邊距);左右設廂房,廂房之間並不完全相互平行,呈前小後大的倒梯形;步出觀音殿時,由於透視,視野更覺開闊;因此,整體院落空間既有大小對比,又變化有致。

主要建築

八字山門與貢式梁

閬中永安寺有八字山門與貢式梁,八字山門三開間,當心間內凹,呈八字形,建築面積52平方米;以兩片磚牆形成八字形面永安寺山門的「八字」,則結合了木構架,並在八字牆上開窗;同時,當心間屋面又高起一歇山頂,兩旁緊貼較矮的歇山各一間,形成一主二仆的中間高兩邊低的屋頂造型,突出了當心間的入口中心地位;山門屋架在一榀屋架中,以穿斗構架為主兼及抬梁;大梁支撐上部的穿斗屋架,梁兩端插入前後檐柱;為減小大梁受力跨度,在梁下左右加替木形穿枋,穿枋在檐柱一側輔助支撐大梁;另一側支撐外檐的蓮花柱,具有槓桿作用;大梁造型類似貢式梁,裝飾性強;貢式梁做法如天津薊縣天仙廟大殿的屋架;用料照圓料對徑,加挖曲高度,然後計其圍徑,去皮結方,加以挖曲;此貢式梁直接用圓料,並不完全結方,也沒有貢式梁周邊的木角線;採用貢式做法,一種原因是月梁的變形,以便和梁下的替木(蜂頭)支撐呼應;由於閬中周邊地區的明清建築常用彎料做梁架,為體現梁架規整美觀,匠人順勢修成貢式的造型,而不必用大料鋸解挖曲,頗具巧思;視線所及的六根前檐柱也是方料,造型彼此呼應

觀音殿與彎料梁

閬中永安寺有觀音殿與彎料梁,觀音殿二層,上層懸山頂,下層檐周匝二層屋身,似重檐歇山頂,實為樓閣,該殿建於清乾隆時,因心間用料較大;底層面闊七間、36.56米,進深六間、13.87米;上層面闊五間、26.61米,心間進深三間、11.04米,建築面積共776平方米;九架梁屋,採用明清時常用的無平坐的通柱式樓閣構架,共24根通柱,以心間四根最為粗壯;因心間、次間屋架以抬梁為主,柱間跨度達8.34米,空間開敞,便於禮佛參拜;盡間則為穿斗構架,可分割為較私密的小空間;樓閣收分明顯,橫向上,在下層金柱與檐柱之間搭設短梁(即穿插枋),上層檐柱內收,落在短梁之上;縱向上,山面兩邊直接收進一開間,由底層七間變成二層的五間,整個樓閣除支撐樓面格柵及二層內收檐柱下施斗承托,其餘均未用斗拱,斗僅為墊塊;這與唐宋時期大量採用斗栱的樓閣做法不一樣,「直至明清,有些樓閣採用樑柱作而不用斗栱傳力的結構方式增多,具有結構意義的平坐層趨於消失,上層柱相對於下層柱的直接內收才有可能實現」,顯示了明清時期樓閣簡潔的構造方式;此樓閣當心間的柱距相對於一般樓閣而言很大。

如前述,進深最大柱距8.4米,開間柱距6.95米;除因四川地區冷攤瓦屋面較輕、穿斗與抬梁屋架相結合加強結構的整體性外,特別在於使用彎料,即在跨度及受力較大的部分均使用彎料梁;採用6.95米的大檐額,8.34米的大梁和支撐樓面的大梁、支撐上層檐柱的短梁等;當然檁條也會用彎料,柏木是當地最常用的建造材料,建房甚至製作棺槨都以柏木為主;利用柏木自然彎度,彎料彎用,拱面向上,加強木材的應力;一旦調直,木材纖維被鋸斷,會使材料強度降低。

廂房穿斗

閬中永安寺東西廂房,建於清末時期,為佛堂及各類輔助配殿,總建築面積566平方米,穿斗屋架,外部挑檐用穿枋吊柱,簡潔輕巧,擴大出檐,檐額及內額與觀音殿一樣,多用彎料,內額彎料拱頂支撐檁條,防止檁條變形,同時也加強了屋架間的整體聯繫。

元代大殿

閬中永安寺大殿立於高0.73米的基座上,單檐歇山,青瓦,正脊仍留有綠色琉璃龍紋脊飾;檐下斗栱疏朗,只在當心間施兩朵補間鋪作,柱頭及補間均為單抄雙下昂,六鋪作計心造,單材1319厘米,昂嘴呈銳角,頗具古風外檐柱粗壯,當心間二立柱直徑64.3厘米,梭柱,當心間佛台前金柱直徑亦有53.5厘米;整體造型古拙,擴大當心間,豐富空間層次大殿為方三間殿,面闊15.35米;進深四間,15.59米;建築面積221平方米(檐廊面積按一半計),此殿明間中間兩縫三橡栿屋架置於大內額之上,明間跨度達7.43米;四橡栿承托大內額,前後四根大額跨度都是7.43米;空間寬闊宏大;前廊為殿內外過渡空間、四橡栿下是膜拜禮佛空間、其後為佛域空間、後金柱和後檐柱之間為後壁空間,可砌築牆壁及安放小型佛像四個空間進深,按檬數比為1:4:21;其中,禮佛空間最大,其次是置放大型佛像的佛域空間,其餘輔助活動空間較小空間大小合理,開合有致;大額與大叉手採用大檐額與大內額的做法,以擴大空間,減少柱列。

相應地,為保證結構體系穩定,加強屋面及整體強度,增加了兩縫屋架置於大內額之上,其大檐額與大內額均為7.43米,由拱形圓木約略加工而成;大內額上架二榀屋架,支撐上部梁架,減少構件跨距;四椽栿跨度7.15米,再加上補間的挑斡,構架簡潔,室內顯得分外開闊;在金柱後部,後金柱上立大內額,其上置一斗三升承槫,共有二縫;補間設大叉手,一端與一斗三升共同承托平,另一端直抵平梁下;永安寺大殿歇山面的平梁之上皆施叉手,而其餘內部屋架則無;兩山面四橡栿下用補間鋪作一朵,鋪作里轉昂尾壓在山面系頭栿之下,系頭栿跨度亦達7.15米,系頭栿上立夾際柱子,以支撐平梁及上平博,傳力明確簡潔;此殿用材較自由,加工少,梁栿斷面接近圓形,其大額亦然,中間向上稍彎;只有大檐額,做工稍事講究,卷殺入柱;大額頂部常用墊塊或直接支撐其上的栿槫等構架,受力合理;此殿大檐額頂部支撐較小的闌額及普拍枋,減少了闌額及普拍枋的構件尺寸;進入前廊過渡空間後,上五個台階登堂入室,前廊後部構架立於1.047米高的須彌座之上;老檐柱、金柱與後檐柱高度相對檐柱降低,減少立柱用料,而外觀不變,整體用材小、施工簡便。

文物遺存

閬中永安寺有壁畫彩繪「天龍八部圖」,並有「元至正戊子」的題記。

歷史文化

閬中永安寺,清世風日下只圖目前之私慾,或毀壞廟宇或押當砍伐樹竹或縱放牛馬,立禁碑三座,嗣後常止,只宜退贖不許押當,山只宜培植毋得剪伐,倘仍蹈前習一經發覺,僧則逐出,俗則重罰,如有恃強不服,必口究治,絕不姑縱以長刁風,特禁」,對大自然的感恩、對信仰的崇敬及嚴格的管理,注重寺廟與周邊環境的整體保護,悉心呵護下的永安寺才能夠傳承。

文物價值

閬中永安寺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是四川省現存幾座元代建築之一,是研究四川地區元代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

保護措施

1956年,永安寺被列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1980年,重新公布為四川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註銷了文革中被毀的元代壁畫與塑像。

2001年,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駕:從閬中市向正西方向出發,行駛310米,右前方轉彎,到達終點(在道路左側) 永安寺村。

參考來源

四川閬中永安寺,大像山摩崖造像。白塔等探訪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