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陽輔穴】Yáng fǔ(GB38),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少陽膽經。經(火)穴。別名:分肉、絕骨。陽輔穴的位置:當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緣稍前方。中醫認為刺激陽輔穴有緩解偏頭痛,腳氣,腰腿痛,下肢麻痹,坐骨神經痛等作用。

目錄

穴位含義

膽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吸熱上行。
1、陽輔穴。「陽」指陽氣,「輔」為輔佐之意。陽輔名意指膽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懸鐘穴外散而來的濕冷水氣,至本穴後因受外界之熱而升溫上行,本穴如輔佐膽經氣血向上蒸升的作用,故名「陽輔穴」。
2、膽經經穴。經,動而不居也。本穴吸熱後上行的陽氣在本穴只是流行而過,動而不居,故為膽經經穴。
3、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懸鐘穴傳來的涼濕水氣,在本穴為吸熱蒸升的變化,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

概況

【取穴】正坐位或仰臥位,在膝中(橫平膕橫紋)與外踝尖連線的下1/4處,光明穴下1橫指處,腓骨前緣處,按壓有酸脹感即是陽輔穴[1]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陽熱風氣。
【運行規律】吸熱後循膽經上傳光明穴
【功能作用】化陽益氣。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具有清熱散風,疏通經絡的功效。
【主治病症】
主治頭、胸脅及本經脈所過處的疾患:如偏頭痛,口苦,腋腫,瘰癧,胸脅痛,腰痛,膝關節酸痛,足冷,下肢痿痹,偏頭痛,目外眥痛,咽喉腫痛,胸脅脹痛,腳氣,半身不遂,腋下腫痛
現代又用陽輔穴治療高血壓,頸淋巴結結核,腋窩淋巴結炎,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腰腿痛,下肢麻痹,膝關節炎,頸淋巴結炎,扁桃體炎等。
【配伍應用】
陽輔穴配環跳穴、陽陵泉穴,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下肢外側痛。 陽輔穴配風池穴、太陽穴,有祛風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陽輔穴配丘墟穴、足臨泣穴,有活絡消腫的作用,主治腋下腫。

穴位療法

【針刺】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脹感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按摩】用拇指指腹,用力上下推動陽輔穴1~2分鐘,每5分鐘按摩1次,共按摩4~5次,可治療熬夜出現的頭暈、口苦等症狀

視頻

陽輔穴:緩解偏頭痛,目外眥痛,缺盆中痛!神奇的穴位新版視頻

參考文獻

  1. 陽輔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