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法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阿拉法特 |
中文名稱: 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賽尼 國籍: 巴勒斯坦 民族: 阿拉伯人 出生日期: 1929年8月24日 逝世日期: 2004年11月11日 信仰: 伊斯蘭教 |
亞西爾·阿拉法特(阿拉伯語,1929年8月24日-2004年11月11日),全名拉赫曼·阿卜杜勒·拉烏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賽尼,遜尼派穆斯林,巴勒斯坦政治家,軍事家,巴勒斯坦前總統。
1948年阿拉法特參加第一次阿以戰爭。1950年進入開羅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並當選為巴勒斯坦學生聯合會主席;開羅大學畢業後,進入埃及軍事學院學習。1956年在埃及參加第二次阿以戰爭。1957年到科威特公共工程部任工程師。1958年參與秘密籌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組織"法塔赫"及其軍事組織"暴風"突擊隊。1969年2月當選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主席。1971年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1987年4月再次當選巴解執委會主席。1989年4月在巴解組織中央委員會會議上當選為巴勒斯坦國總統,1991年9月蟬聯總統。 1994年5月被任命為巴自治領導機構主席。1996年4月再次當選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2004年11月11日在法國巴黎逝世。
阿拉法特自青年時代起就投身於巴勒斯坦民族的解放事業,為爭取恢復巴勒斯坦人民合法的民族權利進行了長期不懈的鬥爭;1993年與以色列簽署《奧斯陸協議》而獲得199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1]
生平經歷
戰鬥歷程
首次戰鬥
1929年8月24日,亞西爾·阿拉法特出生於耶路撒冷,信仰伊斯蘭教,是一位遜尼派穆斯林。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19歲的阿拉法特開始投身於抗擊以色列的鬥爭。4月的一天,阿拉法特與一名同學及一名埃及少校動身去巴勒斯坦。5月15日凌晨,阿盟五個成員國分別向以色列開戰,打響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也被稱為巴勒斯坦戰爭。阿拉法特加入戰鬥中去,用迫擊炮擊毀了以色列的一輛坦克。
阿拉法特曾經直言不諱地談到他對第一次中東戰爭的看法:"我不能忘記,當阿拉伯軍隊開進巴勒斯坦時,我在加沙地帶。一位埃及軍官來到我們分隊,命令我們放下武器。開始我不相信我的耳朵。我們問:'為什麼?'這個軍官說,這是阿拉伯聯盟的命令。我們抗議,可是沒有用。軍官給了我一張收到我的來福槍的收據。他告訴我,我可以在戰爭結束後取回。這時我明白了我們被這些阿拉伯國家出賣了。我自己被他們的背叛深深觸痛了。"
建法塔赫
1950年,進入開羅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
1952年,當選為巴勒斯坦學生聯合會主席。
1956年7月,阿拉法特完成了在開羅大學的學業,成為一名工程師。當納賽爾發出全民總動員後,他立即主動報名,自願到埃及部隊服役。埃及方面授予他少尉軍銜,帶領一批工兵前往塞得港地區,負責清理未爆炸的炸彈。他面臨的是雙重危險,一是來自敵方的危險;二是來自處理未爆炸彈和地雷的危險。蘇伊士運河戰爭結束後,阿拉法特回到開羅。埃及軍方有關負責人對他說,他是一名處理炸彈的專家,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如果願意留在埃及軍隊工作,可以得到提升,從事教官訓練工作。阿拉法特拒絕了這項工作,他說:"我告訴他們,我已另有工作。我知道,假如我留在部隊,我就必須遵守各種規章制度,我就不能自由地開展組織工作。"於是,他離開埃及,到科威特創建巴解組織。
1959年,他在科威特秘密籌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簡稱"法塔赫")。
1963年,敘利亞僱傭法塔赫組織做它的第一次軍事行動,計劃在1964年12月炸毀一個以色列的水泵。這個行動雖然失敗,但是引起以色列官方的注意。
首次訪華
1964年,組建"法塔赫"軍事組織"暴風"突擊隊。同年,阿拉法特在其戰友阿布·傑哈德陪同下首次訪華,中國的邀請單位是中國亞非團結委員會。當時阿拉法特正在籌備開展武裝鬥爭,他訪華時的化名叫萊烏夫。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會見他時強調,中國人民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鬥爭,同意為巴方培訓人員,表示將向巴方無償提供軍事援助。與此同時,周總理還提醒阿拉法特等人要注意鬥爭策略,不要提諸如"把以色列趕入大海"之類的口號,因為這類口號不利於巴勒斯坦的鬥爭。
1965年1月開始,阿拉法特領導遊擊隊在巴勒斯坦北部首次發動對以色列的武裝鬥爭。1965年5月,巴解組織在北京設立辦事處。中國政府決定,該辦事處享有外交機構待遇。
任總司令
1967年,阿拉法特參加了第三次中東戰爭(又稱"六·五戰爭")。在"六·五戰爭"過程中,阿拉法特領導"法塔赫"所屬的"暴風部隊"在以色列占領區作戰。他與"法塔赫"代理司令乘車前往戈蘭高地作戰前線偵察敵情,協同敘利亞軍隊進行戰鬥。與此同時,他們還派出一些戰鬥小組,攜帶迫擊炮等武器,到敵人後方作戰。
1969年初,一名以色列"摩薩德"安插的巴勒斯坦內奸混進阿拉法特的辦公處,偷偷地把竊聽器和波型脈衝雷達發射器安裝在阿拉法特的專車車底下,企圖以此為以色列戰鬥轟炸機指引目標。但阿拉法特及時發現了這個裝置。2月,阿拉法特開始擔任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並從1971年起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1969年阿拉法特擔任巴解組織主席後,周總理一再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鬥爭,並多次向阿拉法特提出一些忠告。針對巴解組織有些激進組織進行的綁架、暗殺、劫持飛機等類活動,周總理對阿拉法特表示,中國不贊成進行包括劫持飛機等極端行動,因為那樣做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1971年,阿拉法特的專車在敘以邊境附近遭伏擊,阿拉法特的司機中彈身亡,但阿拉法特安然無恙。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又稱"贖罪日戰爭"或"齋月戰爭")。阿拉法特對"不戰不和"的局面感到焦慮,對被驅逐出約旦感到惱恨,對巴勒斯坦有些激進組織搞暗殺、綁架、劫持飛機等行為感到不妥但又無法控制。在戰前召開的協調會上,阿拉法特承擔的任務是指揮一支巴勒斯坦武裝力量,穿插到以色列占領區,在敵後形成第二戰場。四次中東戰爭未能解決巴勒斯坦問題,阿拉法特仍在鬥爭,他的生命安全不斷受到威脅,幾經死裡逃生。
建國曆程
參加聯大
1974年起,阿拉法特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指揮。11月,阿拉法特率巴解組織代表團出席第29屆聯合國大會,發表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的演講,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話:"我帶着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裡,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我再說一遍,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
單獨和談
1974-1979年期間,阿拉法特與300名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的成員逐個談話。1979年,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以296票贊成、4票反對的結果授權阿拉法特在建立小型國家的基礎上單獨與以色列進行談判。
1980年,阿拉法特在"法塔赫"第4次代表大會上重新當選為"法塔赫"中央委員會主席兼"暴風"突擊隊總司令。
1982年,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沙龍親率大軍侵入黎巴嫩,把設在貝魯特西區的巴解總部團團圍住,將阿拉法特等巴解最高領導人困在其中狂轟濫炸兩個半月,但阿拉法特卻毫髮未損。
四次訪華
1984年5月,阿拉法特第四次訪華。5月7日,當時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的鄧小平親切會見了阿拉法特。鄧小平對阿拉法特說:"你們為了自己的正義事業已經奮鬥了幾十年,看來任何正義的事業都要經過艱難困苦的,中國永遠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鬥爭,直到取得最後勝利。"
獨立建國
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國。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中國政府立即予以承認。同年11月20日,兩國建交。
1989年4月2日,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總統。從此,阿拉法特作為巴勒斯坦民族的象徵出現在世界政治舞台。10月,阿拉法特以巴勒斯坦國總統身份訪華,鄧小平再次會見了他。鄧小平高度評價中國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之間的友誼。鄧小平對阿拉法特說:"我們的關係是幾十年如一日,是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典範。我們的關係不是一般的關係。"
和平歷程
艱難談判
1991年,中東和平進程開始,阿拉法特領導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同以色列進行了艱難的談判。
1992年4月7日晚,阿拉法特乘坐的阿爾及利亞民航的"安一26"飛往利比亞薩拉地區視察巴勒斯坦游擊隊營地途中遭遇到一場特大沙暴,結果阿拉法特的專機與地面無線電聯絡中斷,連機帶人失蹤。這一消息舉世震驚,可阿拉法特居然再次在機身斷成三截的情況下死裡逃生。
1993年9月,巴以在華盛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從而拉開了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帷幕。阿拉法特與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拉賓在美國白宮的草坪上握手言和,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實現了"勇敢者的和平",巴勒斯坦建國的目標變得更加現實了。9月13日,巴以在華盛頓簽署《奧斯陸協議》,蘇哈本來要參加這次活動並已做好了啟程準備,但在最後一刻因故取消。蘇哈對此心中不平,頗有微詞。阿拉法特返回加沙後安慰蘇哈說,他們將一起去中國。這是蘇哈首次訪華。他們受到了高規格接待,江澤民等中國領導人與阿拉法特進行了會談,就一些重大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當選主席
1994年,獲諾貝爾和平獎;同年5月,巴勒斯坦在加沙和傑里科地區開始實行自治。同年7月,阿拉法特結束27年的流亡生活,回加沙定居。
1996年1月,巴勒斯坦舉行歷史上首次大選,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自治政府)主席。
再次訪華
2000年4月15日-16日,應阿拉法特總統邀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巴勒斯坦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巴勒斯坦,江主席與阿拉法特總統舉行了會談。同年8月,阿拉法特訪華。9月,巴以爆發大規模流血衝突,以色列一再指責阿拉法特是恐怖主義的"幕後主使"。
2001年,阿拉法特再次訪華,這是他對中國進行的第14次訪問,江澤民主席稱他為巴勒斯坦人民正義鬥爭的一面旗幟。從2001年底開始,阿拉法特一直被以色列"軟禁"在拉姆安拉的官邸內,人身安全一度受到嚴重威脅。美國政府也對巴民族權力機構施加了極大的壓力。
機構改革
2002年6月,美國總統布什表示"巴勒斯坦必須更換領導層",這使阿拉法特的處境更為艱難。
2003年3月,為了推動巴以和談,巴民族權力機構進行改革,設立了總理職位。然而,隨着巴以衝突再度緊張,以色列再次把責任歸咎於阿拉法特。9月11日,以色列安全內閣以阿拉法特是"和平絆腳石"為由,決定"原則上"將阿拉法特驅逐出巴勒斯坦。
2004年,以色列政府不斷向阿拉法特發出威脅。9月22日,沙龍表示將在適當時機對付阿拉法特。由於遭受以色列的長期"軟禁",阿拉法特的身體每況愈下。10月27日,其健康狀況出現惡化,在以色列方面的允許下,阿拉法特29日取道約旦前往巴黎就醫。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法國巴黎逝世,享年75歲。死因存在爭議 。
毒殺調查
2012年7月,洛桑大學輻射物理研究所發布報告說,巴勒斯坦已故領導人阿拉法特是釙中毒而死的,該研究所對阿拉法特遺孀蘇哈提供的阿拉法特個人用品進行了檢測,發現上面含有大量的釙。該研究所主任弗朗索瓦·博查德(Francois Bochod)說:"我可以證實,我們在沾有阿拉法特體液的衣物上發現了無法解釋的大量釙-210。"研究所在阿拉法特穿過內衣上發現的釙-210含量足以殺死20人。
2012年8月,阿拉法特遺孀蘇哈·阿拉法特和女兒扎赫娃向楠泰爾地方法院遞交的訴狀,要求進一步檢驗阿拉法特的遺體。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同意為阿拉法特開棺驗屍。
阿拉法特死因調查委員會12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根據現有材料和阿拉法特生前臨床症狀可以推斷他是中毒身亡。
2012年11月12日,巴勒斯坦方面已開始為挖開阿拉法特墓做準備工作,為進行的開棺驗屍做準備,阿拉法特墓前的一條街道被封,墓地院子的正門被幕布圍起,無法看到院內的情況。
2012年11月27日凌晨4時,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靈柩已經打開,專家正取出阿拉法特遺骨,並提取樣品以備調查死因。
2013年10月13日,英國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於釙中毒的說法。英國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瑞士科學家的有關調查報告,證實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釙210中毒死亡。13日,巴勒斯坦官員向記者否認關於阿拉法特死於中毒的說法,稱巴尚未接到正式的屍檢結果。
2013年11月7日,瑞士洛桑,瑞士法語地區法醫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斯·曼金和瑞士應用放射物理研究所主任弗朗索瓦·博許出席新聞發布會。參與調查巴勒斯坦前領導人亞西爾·阿拉法特死因的瑞士研究人員當天表示,他們不能排除阿拉法特之死與釙元素中毒有關的可能性。阿拉法特遺孀蘇哈要求巴勒斯坦政府,找出殺害阿拉法特的兇手。
2013年12月3日,法國專家發布屍骨取樣化驗和相關調查結果,稱沒有證據顯示巴勒斯坦已故領導人亞西爾阿拉法特遭放射性物質毒殺。法國專家判定阿拉法特"自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