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實功
陳實功 | |
---|---|
出生 |
1555年 江蘇東海(今南通市) |
逝世 | 1636年 |
陳實功,(1555~1636年),字毓仁,號若虛,江蘇南通人,明代著名外科學家,自幼精研外科醫術,「心習方,目習症,或常或異,輒應手而愈」。陳實功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於1617年編著《外科正宗》一書,全書共12卷157篇,對癰疽、疔瘡、流注、瘰癧、癭瘤、腸癰、痔瘡、白癜風、燙傷、疥瘡等外、傷、皮膚、五官科疾病,「分門逐類,統以論,系以歌,淆以法,則微至疥癬,亦所不遺」。分析詳盡,論治精闢,治法得當,並附若干醫案,令人信服。《外科正宗》向以「列症最詳,論治最精」著稱,反應了明以前我國外科學的重要成就[1]
基本信息
- 中文姓名:陳實功
- 外文名稱: Shigong Chen
- 國 籍: 中國
- 朝 代: 明朝
- 出 生 地:江蘇東海(今南通市)
- 出生日期:1555年
- 職 業:
- 主要成就:撰寫《外科正宗》
- 代表作品:《外科正宗》
- 擅 長:外科w
人物經歷
實功(1555~1636年),字毓仁,號若虛,江蘇南通人,明代著名外科學家,自幼精研外科醫術,"心習方,目習症,或常或異,輒應手而愈"。陳實功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於1617年編著《外科正宗》一書,全書共12卷157篇對癰疽、疔瘡、流注、瘰癧、癭瘤、腸癰、痔瘡、白癜風、燙傷、疥瘡等外、傷、皮膚、五官科疾病,"分門逐類,統以論,系以歌,淆以法,則微至疥癬,亦所不遺"。分析詳盡,論治精闢,治法得當,並附若干醫案,令人信服。《外科正宗》向以"列症最詳,論治最精"著稱,反應了明朝以前我國外科學的重要成就。
主要經歷
陳實功,幼年多病,少年時期即開始習醫,師從著名文學家、醫學家李淪溟李先生認為:「醫之別內外也,治外較難於治內。何者?內之症或不及外,外之症則必根於其內也。」此話對陳實功影響頗深,並成為他數十年醫療生涯的座右銘。陳實功改變了過去外科只重技巧而不深研醫理的落後狀況,在發展外科醫學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陳實功興趣廣泛,所閱書籍涵古代文化、哲學、理學等,古今前賢的著作以及歷代名醫的理論、病案等一類書籍,他更是勤學苦讀,愛不釋手。對於古代典籍,陳實功從不死記硬背,生搬硬套,而是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把自己在行醫實踐中取得的一些經驗與古人治病方法相互結合,總結出一套適合於大眾的,實際中切實可行的理論。他繼承和發展了著名醫學家李滄溟的觀點,並根據病者的實際病況,採取內治或內治外治相結合的方法。在外科手術治療上,尤為突出。陳實功主張「開戶逐賊,使毒外出為第一」,外部手術與內服相結合,如對息肉摘除,氣管的縫合等。由於他醫術高明,因而名聲大震,登門求醫者絡繹不絕。
醫學著作
為了使外科醫學能夠讓更多的人重視起來,讓更多的行醫者掌握方法技巧,他不顧晚年的身體虛弱,根據自己多年行醫的豐富經驗和明朝以前外科醫學方面的部分成就,於明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撰寫了一部重要的外科醫學著作《外科正宗》,這是他學術思想的集中體現。全書共二十餘萬字,共分四卷。從病痛的根源、診斷到外科上常見的大部分疾病,從各家病因理學說到臨床症狀和特點,以及各種病症的治療方法,手術的適應症、禁忌等,從各種病情的形狀到藥劑的組成,都作了詳細的論述。其中對皮膚病、腫瘤都有較多的論述。對於腫瘤之症,陳實功認為腫瘤只有及早的發現,才能摸清病源,以便能夠及早的治療,或許尚有一線希望治癒。另外,對於現代醫學中所遇到的淋巴轉移,鼻咽癌等,亦有論述。這些研究和探索十分珍貴,對現代臨床治療都有一定的啟示。全書綜述了自唐朝以來歷代外科中有效治療經驗,科學性強,論述精闢,能充分代表明代時期我國外科醫學的巨大成就,具有較高的學習研究價值。其中對下頦骨脫臼的治療整復手術,完全符合現代醫學的要求,直到現在仍一直沿用。《外科正宗》印行後,廣為流傳,並流傳到日本等國。成數300餘年來有各種版本50餘種,成為中醫外科的經典著作。
《外科正宗》不僅在外科學、皮膚科學及腫瘤學方面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本書提出的醫德守則《五戒十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獻。1978年,美國把這個文獻列為世界古典醫德文獻之一,與希波克拉底誓詞和邁蒙尼等斯日禱詞並列。
《外科正宗》中所論醫德,在世界觀方面,提倡宿命論兼因果報應論,倡導醫者應多行善事,不能違背天道,否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五戒十要》指出:「人之受命於天,不可負天之命。凡欲進取,當知彼心順否,體認天道順逆,凡順取,人緣相慶,逆取,子孫不吉。為人何不輕利遠害,以防還報之業也。」在人生觀方面是反對貪慾和過於奢華。「五戒」的三條都貫穿這一精神。1.「不可行樂登山,攜酒遊玩。」2.不貪財,不得用製藥騙人珍珠、琥珀、金銀等。3.不獵色,不得借看病之機會調戲婦女、孀婦、尼姑、妓女。「十要」中有兩要對浪費和厚禮作了具體規範,提出了鮮明的反對意見。「饋送往來之禮,不可求其好勝。凡飧只可一魚一菜,一則省費,二則惜祿」(六要)。「不可收買玩器及不緊物件,浪費錢財。又不可做銀會酒會,有妨生意」(八要)。
對貧窮要施診贈藥,這本來就是中國傳統醫德的人道主義精神。陳實功比別人更進一步的是:「再遇貧難者,當量力微贈,方為仁術。」不但要贈藥,還要酌量幫助解決生活困難。他認為救命比治病更重要「不然有藥而無伙食者,命亦難保也。」
《外科正宗》中的醫德觀,主要由《五戒十要》來體現。它雖然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但是它的歷史貢獻是不可磨滅的。至今,它的精髓還值得我們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陳實功不但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作風正派,對同道之士謹慎謙和,對上進青年能提攜愛戴,對病人,無論窮富貴賤都能一視同仁,實屬難能可貴。他不僅為窮人看病不收分文,而且還捐資贈物,修建山路,造福一方。在南通市段家壩南邊的大街上,原先也是一座木結構的橋,稱為澗橋,後經陳實功出資改造為石橋,橋面為石條,其頂端上尚且保留着深雕紋飾。
陳實功紀念碑:在劍山西北半坡上,樹立着一座黑色大理石紀念碑,這是為紀念我國傑出外科醫學家、通州人陳實功先生逝世350周年忌辰所立,雕飾典雅,讓遊客身臨其中,感覺莊嚴、肅穆。
學術內容
- 陳實功師從著名文學家、醫學家李淪溟。
如他對「腸癰」(即今之闌尾炎)的三大病因的論述:男子暴急奔走,可引起消化道傳送食飲糟粕不能舒利暢達,濁氣、敗血壅塞腸道不出而成;婦人多由產後體虛多臥,不起坐起運動,以致腸內容物長期停滯而引發;饑飽勞傷、擔負搬運重物、醉飽生冷並進、腸胃道功能減低運化不通,均可引起腸內容物凝滯。陳實功不但正確描述了誘發腸癰的病因,還繪製了腸癰圖,確定出腸癰的體表部位。
陳實功對癌腫一病也有深刻的認識,他對癌腫進行了分類,有乳岩(乳腺癌)、翻花瘡(皮膚癌)、繭唇(唇癌)、頸瘡(淋巴癌)、鼻咽以及內臟等癌腫,他把癌腫命名為失榮症,在論述病因時,他指出憂鬱、心所願不志以及不良刺激等因素是重要原因。他的這些見解,使中醫對癌腫的認識明顯提高了一步,一些論述至今還有科學價值。
明朝膏藥應用更為普遍,陳實功的<<外科正宗>>中載有」加味太乙膏」、「乾坤一氣膏」、」琥珀膏」、」阿魏化痞膏」等多種膏藥的製法和用途;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了膏藥可治癰疽、風濕諸症.至清代,膏藥已發展成為普遍的民間醫藥,是常用的外治措施之一,如<<醫宗金鑒>>中即記載了更多的膏藥方劑.外治專家吳尚先,字師機,博採前人膏藥的精粹論述,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撰寫了我國第一部較完善的以膏藥為主的中藥外治專書<<理瀹駢文>>,大大拓寬了膏藥薄貼的外治範圍.他臨證用藥,都以膏藥薄貼為主,再選擇性地配合其他外治方法,長期的臨床實踐使他深深體會到」膏藥能治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
養生之道
明代東海通州(今江蘇南通市)人陳實功,是我國古代著名外科專家。他在1617年所著《外科正宗》一書「列症最詳,論治最精」,創立「消托補」三法,提倡「開門逐賊」使毒排出,主張內服與外治並重,享譽海內外。陳實功不但精通歧黃之術,對修身養生之道亦深有研究。
和古今許多名醫一樣,陳實功把醫術作為「仁術」,特地自訂了「五戒十要」作為從醫律己的道德規範。美國喬治頓大學主編的《生物倫理學大百科全書》認為,中國明代陳實功的「醫學五戒十要」是世界上最早成文的醫學道德典範。在陳實功看來,「德為福壽之本」,如果不注重道德修養,既不能延壽,也不能得福。所以講究養生,必須注重道德修養。
現代外國醫學專家研究認為,人的衰老常常是從腿部開始的,而陳實功早在400年前就重視腿腳筋骨的健壯對全身的影響,並親自研製了「千里健步散」。其法是取中藥細辛、防風、白芷、草烏各等分研為極細粉末,平日密封於瓷瓶內。長途跋涉者,可取粉末少許散於鞋內,不但可除濕祛臭,又能使兩足輕捷、不易疲乏,還可防雙足磨擦生泡、腳跟疼痛。
陳實功擅長養生強身,防患於未然。他說:「毋搖爾情,毋勞爾形,皈心靜默,可以長生。此皆遠世俗、忘名利、無貪嗔、卻疾病。」他強調人要控制七情六慾:「[[七情六慾者盜人元氣之賊,人能疏於此者無不多安多壽,人若親於此者無不損有傷。」陳實功重視日常調理的重要:「凡人無病時,不善調理而致生百病,況既病之後,若不加調攝,百病豈能愈乎?」這些話至今仍我們很好的養生保健之道。
陳實功善用飲食方法調理治療疾病。他取黨參、白朮、白扁豆、茯苓、苡仁等八味中藥加入大米粉中,製成的「八珍糕」,對脾胃虛熱、食少腹脹、面黃肌瘦、便溏泄瀉都有很好的療效。據清宮文獻資料記載,清代皇宮中即常以陳實功的配方精製「八珍糕」供帝妃食用。
陳實功生於1555年,卒於1636年,活了81歲,從事醫療實踐60餘年,在明代人壽命較短的情況下,確是老壽星了,這亦是他修身養生有道的結果。
歷史評價
陳實功不但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作風正派,對同道之士謹慎謙和,對上進青年能提攜愛戴,對病人,無論窮富貴賤都能一視同仁,實屬難能可貴。他不僅為窮人看病不收分文,而且還捐資贈物,修建山路,造福一方。在南通市段家壩南邊的大街上,原先也是一座木結構的橋,稱為澗橋,後經陳實功出資改造為石橋,橋面為石條,其頂端上尚且保留着深雕紋飾。
陳實功紀念碑:在劍山西北半坡上,樹立着一座黑色大理石紀念碑,這是為紀念我國傑出外科醫學家、通州人陳實功先生逝世350周年忌辰所立,雕飾典雅,讓遊客身臨其中,感覺莊嚴、肅穆。
古籍原文
《外科正宗》-價值頗高的中醫外科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