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島站
圖片來自昵圖網

青島站,現為青島鐵路樞紐內最大的鐵路客運站,高峰期旅客日發送量超過4萬人次。國鐵青島站為特等站,路線位於地上,為盡端式車站;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是中鐵濟南鐵路局青島地鐵[1] 的一座鐵路客運車站。 地鐵青島站為設置有聯鎖目標控制器的二級設備集中站,路線位於地下。候車廳地上地下皆有,國鐵地鐵相對獨立又互相連通。

車站結構

呈「品」字形分布

青島站站房是由地上三層和地下兩層共五層樓層所組成,沿站場西-南-東呈「凹」形布局,同時在站場外設置西-南-東三個廣場,呈「品」字形分布,三個廣場環形連通並都設出站口(南出站口一般情況下鎖閉),並有地下通道橫斷周邊道路,出站通道設「旅遊文化走廊」。

德式風格構建

建築造型上,參考了德式風格建築,採取了以鐘樓為關鍵點,三面圍合的布局,形成完整的建築群體組合,整體紅瓦黃牆,而內飾地面則採用大理石。車站設多個地上和地下候車室,總面積5.4萬平方米,其中南地下候車室建築面積約一萬平方米,是國內最大的地下列車候車室;站台上方的無柱風雨棚達面積約65000平方米,是國內建築中最大的網殼結構。

站房東西進站廳由跨鐵路線的高架「景觀連廊」連接,東、西進站廣廳的旅客可通過樓梯、扶梯、電梯上到連廊再下至中間站台乘車。

歷史沿革

在1898年的初版城市規劃方案,青島站的位置被安排在緊鄰棧橋入口西北側的位置,但由於技術困難而在後續規劃方案中調整至棧橋西北側約200米處,即後來青島站所在位置。1899年6月,山東鐵路公司成立。公司駐柏林董事會成員阿爾弗雷德·蓋德茨(Alfred Gaedertz)曾為青島站設計過一個方案,但董事會認為其體量太大且過於昂貴而駁回了該方案。公司最終採納了山東鐵路公司經理錫樂巴(Heinrich Hildebrand)的設計方案,並於1900年1月開始建設,1901年春完成。

德國當局曾計劃在站房北側、今泰安路放射狀路口西側根據「華洋分治」政策建設一座華人專用車站,還計劃在大港一帶建造一座規模更大的客貨兩用車站,因「一戰」爆發、日軍攻占青島而擱淺。

1991年2月15日,青島站候車樓改建工程開工,同年8月原樓拆除,在原址改造重建。在原站址北側新修建了大型二層候車大樓,另在原站址南約100米處重新依原來風格建造了南樓,但新樓的建築比例與建築材料已與原建築大不相同,建築水平也無法相比。

1992年9月19日,青島地鐵在青島站站前廣場奠基。

1993年,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作為青島地鐵一期工程設計總體單位,全面組織國內幾家工點設計單位完成1989年「二線一環」線網規劃的全線初步設計。

1995年結合青島站廣場改造完成了地鐵1號線青島站地鐵車站的建設。

青島站於2006年11月20日至2008年7月27日間進行施工改造,新鐘樓及南樓保留,北樓爆破拆除,所有到發青島站的列車全部臨時停靠四方站。2008年7月27日青島站於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前正式投入試運行,此時所有改在四方站以及滄口站始發終到的列車全部遷回青島站。

並且從2008年8月2日起,按照全新的列車時刻表動車組列車也改為青島站始發終到。

2009年11月30日,青島地鐵一期工程正式奠基,地鐵車站土建開始。

2011年8月14日,原計劃用作膠濟鐵路博物館的鐘樓,改做自動售票廳正式啟用。

2016年12月18日,青島地鐵3號線全線通車,青島站地鐵車站得以使用。

地鐵部分

2016年青島站的3號線部分於開通運營。

2020年1號線部分計劃於開通運營。

車站結構

地鐵1號線3號線為分層V字型交叉排布,以3號線為主站位:1號線為西南-東北方向,沿費縣路-泰安路伸展;3號線為東西方向,向廣西路伸展。

車站3號線部分為地下二層島式站台車站,車站標準段總高18.8 m、埋深14.4 m,站廳寬50.5 m、長70.5 m、面積3500 m²,站台寬10 m、有效長120 m、面積1130 m²,站前設有交叉渡線、一條停車線、一條單渡線,站後上下行各有一條盡頭線。

車站採用暗挖法施工,設5個出入口、2組風亭和2個消防出入口,分別位於周邊的泰安路、廣西路、蘭山路和費縣路。

公共藝術品

主題《紋脈》用石材銅鑲嵌工藝表現青島百年文化。並由中央美術學院四幅銅鑲嵌作品組成。作品使用了指紋印記的造型元素,將青島方言及老字號文字化呈現,並組合成剪影式造型。體現了青島獨特的地緣性及歷史融合性,沉穩而有底蘊。

參考文獻

  1. 青島地鐵,青島地鐵官方網站